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pdf78页)

发布时间:2016-08-07 19:12

  本文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pdf78页)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pdf78页)

硕士学位论文132.1.4德国德国教育在欧美教育史上有重要影响。近代西方的公民教育、义务教育、实科教育、师范教育大多起源于德国。特别是19世纪初,,洪堡领导的教育改革,以创办的柏林大学为代表,在大学中强调学校自由,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这种教育思想和制度使当时德国大学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全盛的发展时期。这种教育思想和制度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德国的大学教育。因此,长期以来关于高等教育结构变化及未来发展的争论,从未对科研在大学中的中心地位认真提出过疑问,所讨论的只是如何处理科研、教学和学习的关系。像法国、前苏联等国,将科学研究集中到大学之外的科研机构中,这在德国是不可想象的。二战后,德国的经济能从战争的废虚中迅速崛起,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其大学教育中的强调学术自由、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和制度有直接的关系。进入80年代后,德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经济大国。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挑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985年德国议会通过的《高等学校总纲法》对高等学校的任务作出如下阐述:“高等学校的任务在于通过研究、教学和学习,以培植和发展科学及艺术,并为大学生从事需要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或艺术创造能力的职业作准备。”这表明,德国的高等教育已在法律上强调与社会实际相联系,研究、教学和学习不应在大学的象牙塔中进行,应考虑到职业和社会方面的需要。但是,人们期望大学除了职业准备,还能促进学生的...

第三章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40在一次次挑战和考验中得到增强,这有助于形成学生严谨求实、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但必须承认,学生能将其创新思维付诸实践的条件还不够完善,能直接参与科研课题的机会并不多见。所以说,高校应鼓励和资助学生自选课题进行研究,建立一些学生科研基地,让学生自主进行科研创新,从而有效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5、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师与学生的一个互动过程,其中学生的主体作用非常重要。学生主体不仅要掌握渊博的知识,学习创新思维的方法,实践创新活动,还要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如浓厚的学习科研兴趣、坚强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无私的科学奉献精神、优良的品德等。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心理,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以上全面分析了影响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在这个系统中,外部影响系统、高校内部影响系统通过学生个体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系统,即国家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和信息输入高校→高校对学生个体实施培养,经学生主体内化后输出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服务于社会和国家→国家和社会对创新人才的服务情况作综合分析,并根据反馈信息对高校进行再输入(见图3-1)。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共同承担的一个长期效益工程。。...

第五章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的个案研究60第五章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的个案研究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材料学院)组建于1998年6月,由当时的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系和原属应用化学系的腐蚀与防护专业合并而成。其办学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958年全国高等院校专业调整,由原南京工学院迁出建立的南京化工学院。2001年5月材料学院整建制并入新成立的南京工业大学。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1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高职28人,副高职39人,博士生导师15人。学院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03年新增设新型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自主设置的博士学位授权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材料学工程硕士学位领域。学院设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六个材料类二级工学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建材行业集料碱活性研究中心,江苏省材料学重点学科,江苏省无机及其复合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纳米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非金属功能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部级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基地,具有一大批20世纪末国际领先水平、性能优良的大型仪器设备。学院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上一篇: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历史考察 下一篇:没有了

教育理论专辑

教育理论热门


  本文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7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87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d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