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城镇化进程中襄城县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21:24

  本文关键词:城镇化进程中襄城县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镇化 农村中小学 撤点并校


【摘要】:近十几年,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一个基本问题,也是解决农村教育的重要途径。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是加快推进农村教育发展转型最明显的标志。实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目的是为了优化与提升农村教学质量,逐步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实施过程中的偏差及其他原因却在一定的程度上产生了破坏教育公平、恶化教育生态、阻滞乡村社会发展等诸多问题。本文把河南省襄城县农村中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地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后的效果以及需要进一步布局调整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阅读、查找和分析大量相关文献与资料,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基础理论进行分析总结,并了解襄城县农村中小学教育撤点并校的相关情况。其次,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法了解襄城县农村中小学学生、家长、教师、以及教育部门对撤点并校的态度,从调查中发现襄城县农村撤点并校之后给学生与家庭都带来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教育质量、公共安全、办学条件等后续工作进行反思。最后,针对引起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撤点并校给襄城县中小学教育带来的问题对策,建议完善撤并之后的工作,对已经合并的贫困学生进行补偿,合理利用“空心校”,建立监管机制,利用科学教育技术,加大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之间的联系,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在调整优化布局的同时有效结合当地文化。
【关键词】:城镇化 农村中小学 撤点并校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5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导论9-15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0-12
  • 1.3.1 国内研究综述10-11
  • 1.3.2 国外研究综述11-12
  • 1.4 概念界定12
  • 1.5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12-15
  • 1.5.1 研究思路12-14
  • 1.5.2 研究方法14
  • 1.5.3 研究内容14-15
  • 2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总体情况15-20
  • 2.1 城镇化的演进15-18
  • 2.1.1 城镇化起步时期(1978-1933年)15
  • 2.1.2 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1993-2010年)15
  • 2.1.3 城镇化发展成熟时期(2010-2015年)15-18
  • 2.2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发展变化18-20
  • 2.2.1“撤点并校”之前的社会背景18
  • 2.2.2“撤点并校”过程中的实践举措18-19
  • 2.2.3“撤点并校”之后的总体效果19-20
  • 3 城镇化进程中襄城县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调查分析20-39
  • 3.1 襄城县农村教育发展变迁20-21
  • 3.2 襄城县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发展历程21-24
  • 3.2.1 初期“撤点并校”实行后初见成效23
  • 3.2.2 撤并工作大规模实施阶段23
  • 3.2.3 撤并工作停滞反思阶段23-24
  • 3.3 襄城县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现状24-32
  • 3.3.1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概况24
  • 3.3.2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背景分析24-27
  • 3.3.3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后教育资源分布情况27-29
  • 3.3.4 不同主体对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反映29-32
  • 3.4 襄城县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后的现实困境32-36
  • 3.4.1 农村“空心”现象明显加剧33
  • 3.4.2 中小学城乡教育差距有待改善33-34
  • 3.4.3 学生公共安全难以保障34-35
  • 3.4.4 乡村文化逐渐衰落35-36
  • 3.5 对襄城县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反思36-39
  • 3.5.1 撤并之前缺乏科学论证37-38
  • 3.5.2 撤并过程缺乏合理标准38
  • 3.5.3 撤并之后缺乏后续评估38-39
  • 4 规制襄城县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对策建议39-42
  • 4.1 完善农村中小学撤并后续工作建设39
  • 4.1.1 对已合并学校的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补偿39
  • 4.1.2 保障“空心校”资源利用39
  • 4.1.3 建立监管机制39
  • 4.2 优化和合理利用教育资源39-40
  • 4.2.1 结合科学教育技术39-40
  • 4.2.2 加强城市与农村教师之间联系40
  • 4.3 加大相关措施的执行力度40-41
  • 4.3.1 加强寄宿学校的安全措施40-41
  • 4.3.2 加大对农村教育投资41
  • 4.4 加强学校教育与乡村文化的联系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附录46-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燕;;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理性纠错”[J];教育评论;2013年02期

2 薛文俊;;“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教育向何处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02期

3 徐国英;;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政策价值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31期

4 何勇刚;;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年06期

5 万颖;;我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的反思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2年12期

6 冯翠云;;学校布局调整背景下乡村文化传承的困境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7 崔多立;;应重新评估农村“撤点并校”的实效——黑龙江省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的调查[J];教育探索;2012年03期

8 万明钢;;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名义——我国农村“撤点并校”带来的隐忧[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10期

9 王建军;吴志强;;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10 田友谊;;中小学班级环境与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896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896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0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