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浅论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6-08-11 18:02

  本文关键词: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你的位置: 无忧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教育理论 > 正文

教育理论

浅论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一、关心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美国教育学会主席、世界著名教育学家内尔·诺丁斯在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发生复杂社会变迁的现实背景下,在关怀伦理学的基础上,用二十年心血创立发展了关心教育理论,其思想具有深远的伦理学、哲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渊源,成为世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流派。随着20 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教育领域”学会关心”教育思潮的兴起,诺丁斯的关心教育理论日益凸显出其重要的价值。

  1″. 关心”释义

  从语义学的角度看,”关心”(caring)一词在通用英文词典中解释为:投注或全身心投入的状态,即在精神上有某种责任感,对某事或某人抱有担心和牵挂感。在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对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与”关爱”、”关怀”等同义。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关心”是具有为善取向的道德品行和人道性的行为。在这样的视域中,关心被视为人的一种善行善举,是人在生活中待人待己应有的品质,从这一角度看,关心是一种内含责任和关注情感的言行表现。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将关心描述为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认为关心既是人对其他生命所表现的同情态度,也是人在做任何事情时严肃的考虑。关心是最深刻的渴望,关心是一瞬间的怜悯,关心是人世间所有的担心、忧虑和苦痛。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关心之中,它是生命最真实的存在。国内一些道德教育的学者对关心也有自己的观点,如班华教授认为关心是品质或美德。既是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种道德品质。作为心理品质,关心是个人对人、对事的一种态度;作为道德品质,关心是个人对他人、自我对世界的道德态度。对于”关心”的含义,诺丁斯在《关心》一书中给予了阐释。关心有两种含义:一是关心与责任感相似,如果一个人操心某事或者感到自己应该为之做点什么,他就是在关心这件事;二是如果一个人对某人有所期望或关注,他就是在关心这个人。关心行为就是考虑到具体情境中的个体及其特定的需要所做出的旨在增进其福祉、有益于其发展的行为。关心意味着对某事或某人负责,保护其利益、促进其发展。如果被关心者的自主选择是不正确的,有碍于他的长远发展,关心者就不能满足这种需要,而有责任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知被关心者,然后由被关心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关心要考虑效果,但又不是功利的。关心者发出的关心行为完成于被关心者的接受,用公式表示为:①W 关心X,②X 承认W 关心X。关心的本质是一种关系属性,而这种”关系性”也是关心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2.关心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诺丁斯批判道德认知发展论,颠覆了人们长期所信奉的教育理念,认为道德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目的(诺丁斯在某种意义上重合了二者),不仅要培养有道德的人,在教育的过程、行为与方法上等也要合乎道德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内心感受,强调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只有这样具有关怀性的教育才是道德的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如果教育的目的不改变,那么主要围绕着智力培养而进行的各种教育改革都将是舍本逐末,扼杀了教师与学生的关怀能力。诺丁斯从教育的目的入手,构建了关心道德教育的模式,在学校教学、课程、管理等具体方面实践了关心教育理论。

  (1)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关心能力的人诺丁斯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指出:”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具有关心能力的人,培养关心型的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必须有一种广角的教育引导所有的学生关怀自己、关怀自己身边的人们,关心人类,关心植物、动物、环境、工具和思想。这样定义的道德生活应该成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另外,受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诺丁斯认为学校教育应尊重人的多种能力和兴趣,不能只注重学术目的,智力教育的目标只是教育的目标之一,不能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某一阶段的影响而忽视了教育最本质的目的。智力目标应该为更高的教育目标服务,而将关心作为首要目标的教育恰恰表现出关心教育对整个人类智能的极大尊重。

  (2)教育要围绕关心主题设置课程、组织教学活动受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弗兰克林·博比特提出的应”围绕人类活动组织课程”及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启发,诺丁斯主张围绕关心来组织教育,把关心主题引入并主导正规的课程。”关心自己,关心身边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课程的设置方面既考虑到智能、活动和动机的课程计划,同时也考虑到经验连贯性的课程设计。课程计划会充分考虑人类能力的多样性而制定,既有专门的课程又有致力于关心主题的课程。

  (3)关心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其一,榜样。榜样是道德教育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关心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要。教师要通过以身作则的关心行为来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关心关系,,而非通过直接告知学生去关心。在足够的被关心的体验过程中,会培养出学生关心的意识和能力,榜样的作用至关重要。其二,对话。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中的对话不是简单的语言交往,是指一个师生共同探寻、寻求理解、传达真实感受和心声的过程。对话的话题可以是所有学术性的乃至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如宗教、性、凶杀、爱、恐惧、希望、憎恨等等。对话要求形式上和实质上的平等,寻求师生间的理解、赞赏和共鸣,从而建立起充满关心的师生关系。其三,实践。实践是积累关心经验的过程,可以通过多样性的途径实现,例如各种关怀性的服务活动,如”有些人需要跟保管人学习如何换玻璃窗、修理家具、保持环境清洁舒适。有些人需要在户外工作,学种植等。有些人在厨房、办公室、教室做老师的助手” 诺丁斯提出关怀活动应具有无偿性,以避免学生产生功利心;选择服务计划时应尝试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以避免等级分化加剧的危险。其四,认可。教师对学生的认可就是:”教师应该赋予学生与其现实相符的最好的自我形象——不是将遥不可及的幻想强加于学生,也不是提出主观性的’期望’,学生便产生出力量感,于是变得更好。”教师通过不断指出学生可能的最好动机,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自我意象,从而对学生自我形象的塑造产生积极影响。

  (4)建立关心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方面,关心教育理论主张建立一种关心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关心者,学生作为被关心者,关心关系始于教师的关心行为,完成于学生的反应、接受和回馈。关心型师生关系要求培养教师的多方面素质,以完成长期连续性的作为关心者的角色。教师必须懂得如何去尊重学生千差万别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和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关爱的氛围,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要求学生要对教师的关怀做出积极的反应与回馈。

  诺丁斯关心理论对当代道德教育各家思想有着不同程度的超越和补充,具有重要的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思想价值,但也存在着许多质疑的声音。从实践方面来看,仍然有许多需要充实和突破的目标。关心评价的标准并不清晰,理论的理想化与指导具体实践的现实性也有一定的相悖。关心教育理论没有完全脱离道德相对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窠臼,却已经褪去了功利主义的色彩,为当代世界道德教育的现状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解决思路。

  二、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的当代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应该体现人文关怀,应该让学生在关爱的滋养中得到教化和培育。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在许多方面都符合和顺应了新时期道德教育的旋律,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借鉴和启示。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启示

  学会”关心”的理念一直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强调的一个重要教育理念。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物质现实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人们精神世界的异化。竞争压力蔓延到了校园,功利主义也渐渐熏染着学生。长久以来形成的教育模式,造成了对学生感受和个体差异的普遍忽视。以美国为例,”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行为主义目标、七十年代的能力为基础的教育运动到八十年代的亨特模式,学校课程都运用了泰勒原理。所有这些运动都采取一样的模式:预定的目标、经验的选择和指导、评价。伴随这一序列的线性排序及目的与途径的二元分离之中存在着关于教育本质的工具主义或功能主义观点。教育指向外在的目标并受其控制,这在工业和资本主义社会以寻求工作的形式表现出来。”诺丁斯曾愤慨地批评按标准化步骤搬砖块式的教育模式扼杀了教师的创造精神和关怀能力,把教学阉割得了无生趣。明确抨击”学科结构化改革”运动将教学活动简化为固定模式的做法,指出它与科学、认识论及伦理学领域中存在的”方法至上”的趋势一脉相承。她指出:这种目标——步骤教学法的简单还原方法是自动化方法,而任何自动化方法都只适用于对物,不适用于人际交往,更不适用于教学。

  诺丁斯建立的以关怀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模式,试图将关怀真正渗透到教育的深处,触及教育的根本,由表及里,从内到外,将教育以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方式带给学生。对于以往道德教育理念,诺丁斯的关心理论有着超越和补充,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道德发展认知理论的批判,体现着道德教育的哲学性。关心理论自身与实践是高度一体化的,她把德育本身的道德规定性置于首位,在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必须受到道德的待遇,这样的道德教育才是道德的。不是教育者夸夸其谈何谓道德,而要求教育者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对受教育者付出真诚的关心以让其懂得何为关心,从而能让其学会如何关心别人。教育者不是”讲道德”的人,而是”行道德”的人。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对学生真实体验和感受的重视是诺丁斯关心教育思想的重要特点。这种特点源于女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理论渊源,对现代诸多派别的教育思想是一种丰富和突破。许多著名的教育思想都具有其时代的特征性,而历史经验证明,往往重视”爱”、”关爱”、”仁爱”等情感性的教育思想是最易被接受和最具有生命力的。因为”爱”源自于人性,是永恒不可改变的,是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人最基本的道德情感之一。”爱”也通常意味着”善”,既是美德又是富有人性意味的伦理特征。

  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一直以来,我们对高校学生的生命教育的理念多数停留在人生理想性的、被政治化的以及带有集体主义色彩的生死观的认识阶段,却忽略了社会转型的飞速变革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时俱进的吁求。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杀、杀人等非正常死亡的恶性事件逐年增加,日趋严重的现实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成长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日益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在学生成长成熟的这一特殊时期,其心理结构和情感发展的很大一个特点就是不稳定、不平衡、具有两极性。这一阶段生命教育的缺失,会使学生对生命的价值与死亡的意味缺乏合理的认识渠道,难以树立正确的生死观。道德标准的模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弱化,精神世界的荒芜,使当代高校学生很容易在挫折、压力面前失去自己的定位,对生命的意义产生怀疑和彷徨。这些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的改变,对学生道德发展和人格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对学生生命、情感和体验的尊重,启发着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生命教育和价值教育的理念。诺丁斯关心理论的情感性、人本性特点与生命教育的目标有着相当高的一致性。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思想政治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永恒的使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感感受,尊重生命的个体差异性、独创性,尊重生命的个性和潜能的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生命意志力,敬畏生命、关爱生命,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的重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国际国内社会环境的变化,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新变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教学理念的落后,教育方法的陈旧,课程定位的偏差。教学中一般只注重课堂的灌输,缺乏深刻情感体验的实践环节,生硬的道理缺乏生动的感性力量,模式化的传统观念与时代脱节,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教育收效甚微等等。新时期的客观条件引发许多新的道德情境,也带来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改革和创新。有学者说,”我们的德育课本往往与真正的德育还隔着一层”,这句话入木三分。我们只有清醒地认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寻找到突破口予以创新,才能不断增强它的实效性。经济化的教育过于注重教育的工具价值,使关心理论目前很难纳入到学校的正规课程与教学管理中,由此可见,在各类学校的德育阵地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平台上注重关爱教育、深化关爱教育,将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以关心理论所提出的方法为理论依据,结合我国国情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规律,针对当代高校学生成长特点和现实具体问题,来制定”关心”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善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围绕关心主题设置课程、组织教学活动:首先关心自己,和谐自身,包括关心自己的身体、精神生活、职业生活和娱乐生活;进而关心身边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周围的环境,关心自然;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设置关心教育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的情感感受和心理体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维度创新来实施关心的教育。设置在情感和心理方面具有专业高度的指导课程,对学生的心理蜕变予以及时的关注,让学生学会理解别人、悦纳别人、欣赏别人、激励别人,将关心教育内化形成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认知,从而具备关心的能力。将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方法总结汇编,积累起来,作为以后经验交流和教学的依据,这是关心教育理论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3.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关心教育的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多方法形式相同,但是关心教育方法在内涵的强调上和具体实施上却有很多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之处。例如榜样的教育,也可以说是以身作则。这大大提高了对教师关心能力的要求,而降低了对教师职业意识的需要,教师要以”共同的人类之爱”来关心学生,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其关心带来的温暖体验,从而学习和效仿教师的榜样行为,将自己的关心传递给别人,逐渐孕育出关心的能力。这种以身作则的方法具有很强的行为感染力量和传承力量,这也很符合人类行为心理学的规律。身边的生活中有很多真实的例子,比如一个孩子在读大学的时候,父亲每月寄给他生活费的时间是月中的15 号,因为这一天是父亲发工资的日子,父亲从为数不多的工资中取出三分之二寄给儿子。当儿子毕业有了能力之后,资助了一名贫困学生,他在每月寄给贫困生生活费的时间上无意之中就去效仿父亲,并且汇款时总觉得自己体验着父亲的感受,带着像父亲一样的爱去关心别人。教师的榜样行为时刻关心着学生的道德自我,没有被关心的体验,很难学会去关心别人。很多人对别人的关心都是模仿着父母、爷爷奶奶等亲人对自己的关心方式,这些人的关心实质上体现了榜样的力量。在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的关心教育方法中,诺丁斯特别看中一个核心即”关系”。关心行为并非由教师单方面发出就意味着完成,还要看学生的感受,是否体验到教师的行为是关心性的,是否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出被关心的结果。在教育过程中保持各要素的连续性也是很重要的,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综合使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上一篇:略论教师的教育理论意识 下一篇:浅谈“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的反思——基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思


  本文关键词: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1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91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1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