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分离—个体化、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同一性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分离—个体化、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同一性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中生 分离-个体化 父母教养方式 自我同一性
【摘要】:高中阶段是个体自我同一性和第二次分离一个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学业发展和职业选择的关键时期,本研究为促进高中生自我的形成和发展,探讨高中生分离一个体化、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同一性之间的关系,抽取南京市451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分离一个体化量表(删减版)、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和自我同一性问卷(修订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大部分高中生的积极分离一个体化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分离个体化的年级主效应显著,高一年级的消极分离水平显著高于高二和高三年级;高三年级的积极分离水平显著高于高一年级。独生子女积极分离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2)大部分高中生的父母采用关爱、鼓励自主的方式教养子女。父母教养方式的年级主效应显著,高三年级母亲关爱水平明显高于高一、高二年级;高一年级父亲控制水平明显高于高二、高三年级。父亲和母亲对女生的关爱水平明显高于男生。独生子女在母亲关爱、父亲关爱、母亲鼓励自主和父亲鼓励自主得分上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3)自我同一性中,大部分高中生处于同一性延缓状态,高二年级早闭状态得分高于高一、高三年级。女生延缓状态得分明显高于男生。独生子女获得状态的得分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4)积极分离与母亲关爱、母亲鼓励自主、母亲控制、父亲关爱、父亲鼓励自主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积极分离与获得状态、延缓状态、早闭状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扩散状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母亲关爱、母亲鼓励自主、父亲关爱、父亲鼓励自主与获得状态、延缓状态、早闭状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扩散状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母亲控制和父亲控制与扩散状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积极分离在母亲鼓励自主和获得状态之间起部积极分离分中介效应作用;积极分离在母亲关爱和延缓状态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作用;积极分离在父亲关爱和早闭状态之间起中介效应作用;在母亲控制消极分离和扩散状态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 分离-个体化 父母教养方式 自我同一性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引言9-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19
- 1.1 分离-个体化10-13
- 1.1.1 分离-个体化概念界定10
- 1.1.2 分离-个体化理论基础10-11
- 1.1.3 分离-个体化的测量11
- 1.1.4 个体-分离化的相关研究11-13
- 1.2 自我同一性13-15
- 1.2.1 自我同一性的概念13
- 1.2.2 自我同一性的理论基础13-14
- 1.2.3 自我同一性的测量14
- 1.2.4 自我同一性的相关研究14-15
- 1.3 父母教养方式15-17
- 1.3.1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15
- 1.3.2 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15-16
- 1.3.3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16
- 1.3.4 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16-17
- 1.4 分离个体化、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同一性的相关研究17-19
- 1.4.1 分离-个体化与自我同一性17
- 1.4.2 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同一性17
- 1.4.3 分离-个体化与父母教养方式17-19
-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19-21
- 2.1 问题提出19
- 2.1.1 已有研究的不足19
- 2.1.2 选题的意义与研究价值19
- 2.2 研究假设19-21
- 第三章 研究方法21-23
- 3.1 研究对象21
- 3.2 研究工具21-22
- 3.2.1 青少年分离-个体化量表(删减版本)21
- 3.2.2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21
- 3.2.3 自我同一性问卷21-22
- 3.3 研究程序22
- 3.4 数据分析22-23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23-36
- 4.1 高中生分离-个体化的一般特点23-25
- 4.1.1 高中生分离-个体化的描述性分析23
- 4.1.2 高中生分离-个体化的差异性分析23-25
- 4.2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一般特点25-27
- 4.2.1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描述性分析25-26
- 4.2.2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性分析26-27
- 4.3 高中生自我同一性一般特点27-29
- 4.3.1 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的描述性分析27
- 4.3.2 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差异性分析27-29
- 4.4 高中生分离-个化与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的相关分析29-30
- 4.4.1 分离-个体化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29
- 4.4.2 分离-个体化与自我同一性的相关分析29-30
- 4.4.3 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同一性的相关分析30
- 4.5 高中生分离-个化与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的回归分析30-32
- 4.5.1 高中生分离-个体化对自我同一性的预测作用30-31
- 4.5.2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我同一性的预测作用31
- 4.5.3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分离-个体化的预测作用31-32
- 4.5.4 高中生分离-个体化、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我同一性的预测作用32
- 4.6 中介效应检验32-36
- 4.6.1 获得状态为因变量的中介效应检验33
- 4.6.2 延缓状态为因变量的中介效应检验33-34
- 4.6.3 早闭状态为因变量的中介效应检验34-35
- 4.6.4 扩散状态为因变量的中介效应检验35-36
- 第五章 讨论36-41
- 5.1 高中生分离-个体化的研究36
- 5.1.1 高中生分离-个体化的基本情况36
- 5.1.2 高中生分离-个体化的差异性分析36
- 5.2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36-37
- 5.2.1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基本情况36-37
- 5.2.2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性分析37
- 5.3 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37-38
- 5.3.1 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基本情况37
- 5.3.2 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差异性分析37-38
- 5.4 高中生分离-个体化、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同一性之间的关系38-39
- 5.4.1 高中生分离-个体化和父母教养方式38
- 5.4.2 高中生分离-个体化和自我同一性38-39
- 5.4.3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同一性39
- 5.5 中介效应检验39-41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41-42
- 6.1 结论41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41-42
- 致谢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46-50
- 附录1:基本信息调查表46
- 附录2:分离个体化问卷(部分)46-48
- 附录3:自我同一性问卷(部分)48-49
- 附录4: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部分)49-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天舒;陆桂芝;;关于分离—个体化及其重要性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2 戴柔儿;贾晓明;;亲属寄养儿童分离与个体化发展的个案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6期
3 王树青;;大学生分离-个体化与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的关系[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凌辉;朱溆湘;李新利;张建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6期
5 雷雳;郭菲;;青少年的分离-个体化与其互联网娱乐偏好和病理互联网使用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8年09期
6 涂翠平;夏翠翠;方晓义;;西方心理分离的研究回顾[J];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7 王树青;张文新;纪林芹;张玲玲;;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8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9 侯静,陈会昌,王争艳,李苗;亲子互动研究及其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10 张日f;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心理科学;200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红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谈有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49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949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