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人之超越性视域下的师生信任状况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11:22

  本文关键词:人之超越性视域下的师生信任状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师生信任 人之超越性 师生信任问题 师生信任构建


【摘要】:信任是指主体间主观对外在的某种行为或义务责任达到主体需求的一种积极的期待,是主体间不确定性的交互行为。而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对于构建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创设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本文重点探讨师生信任是如何基于超越性而存在,该如何立足于超越性而构建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和比较研究法,在对师生信任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得知信任的产生需要由依恋到期待的发展转变来完成;通过师生信任的双向性与未来指向性探究其产生的人性基础,并将师生信任的最终落脚点归结为人的超越性。人的超越性所蕴含的人的未完成性和对未来的期待,恰恰就是促进人不断完善并向更好方向发展的动力。对于师生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而言,人的超越性就是其发展的源泉。通过访谈法我们得知师生之间信任关系并不是很理想。基于此,本文针对师生之间信任的构建,着眼于人的超越性提出了对应策略。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是通过文献分析师生信任与人之超越性的内涵、师生信任与人的超越性的关系、师生信任现状中超越性的缺失、立足人的超越性构建师生信任这几部分进行的阐述。文献分析过程主要是对师生信任和人性的内涵进行界定和理清。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人的超越性何以成为师生信任的人性基础,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剖析;其次,根据访谈的结果对师生信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对理论进行现实回归,探讨师生信任的构建问题,通过唤醒主体的超越意识,信任主体的自我和他者超越来完成师生信任问题的构建。
【关键词】:师生信任 人之超越性 师生信任问题 师生信任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5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导论7-13
  • 一、选题缘由7
  • 二、研究意义7-8
  • 三、理论基础8-9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五、研究内容11
  • 六、研究方法11-12
  • 七、研究创新点12-13
  • 第一章 师生信任与人之超越性的内涵解析13-20
  • 第一节 师生信任的本质特征与价值诉求13-17
  • 一、师生信任的内涵解析13
  • 二、师生信任的产生过程13-15
  • 三、师生信任的特点15
  • 四、师生信任的价值诉求15-17
  • 第二节 超越性:人之本性17-20
  • 一、人之超越性的内涵17
  • 二、人之超越性的表现17-20
  • 第二章 师生信任始于人的超越性又归结为人的超越性20-27
  • 第一节 人之超越性:师生信任的逻辑起点20-22
  • 一、人的未完成性:师生信任的立足点20-21
  • 二、人的自我意识:师生信任的初始点21-22
  • 第二节 人之超越性:师生信任的连接点22-24
  • 一、人的超越意识:师生信任的动力22-23
  • 二、人的自我批判精神:师生信任的鞭策力23-24
  • 第三节 人之超越性:师生信任的落脚点24-27
  • 一、人之超越性的指向:自我更新24-25
  • 二、自我更新精神:师生信任的归宿25
  • 三、人对未来的期待:师生信任的价值指引25-27
  • 第三章 师生信任的现状问题及归因27-35
  • 第一节 师生信任的现状分析27-31
  • 一、师生信任的现状访谈27
  • 二、师生信任现状分析27-31
  • 第二节 师生信任存在的问题31-32
  • 一、教师对学生的低信任31
  • 二、学生对教师的低信任31-32
  • 第三节 师生信任问题的归因32-35
  • 一、教师超越性的欠缺:对学生和自身认知存在偏颇32-33
  • 二、学生对超越性的懵懂:羁绊师生信任的建立33-35
  • 第四章 以人的超越性为基础,进行师生信任的构建35-42
  • 第一节 教师自我提升,发挥师生信任的主导作用35-38
  • 一、教师唤醒自我意识,提升信任关系中的自我认知35-36
  • 二、教师唤醒超越意识,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36-37
  • 三、形成正确的批判反思,构建良好的学生评价体系37-38
  • 第二节 学生形成不断超越的意识与行动,促进师生信任的构建38-42
  • 一、学生唤醒自我意识,提升信任关系中的自我认知38-39
  • 二、学生唤醒超越意识,用期待的视角看待教师39-40
  • 三、不断进行自我超越,全面的感知评判教师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46-47
  • 致谢47-49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春波;;教育领域内信任问题研究的现状及评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04期

2 侯海青;战略联盟中之相互信任问题探析[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林春波;;我国教育领域内信任问题研究的现状及评析[J];浙江教育科学;2010年01期

4 叶初升,孙永平;信任问题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实践启示[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5 孙雪松;杨妮妮;;信任问题研究及展望[J];吕梁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6 郑礼平,谢果凰;论高校师生信任问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1期

7 张晓莹;浅析信任问题[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6期

8 宋海庆;论对党的信任问题[J];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9 蔡晓薇;;另一个视角下的信任[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年02期

10 李斌;对电子技术转卖商的信任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199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锋;刘驰;贾涛;;敏捷制造中的信任问题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龚万达;;网络时代的青年发展:志愿服务与信任增进——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信任问题实证分析[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德慧;网络面临数字信任问题[N];人民政协报;2000年

2 刘斌;“信任问题”研究述评[N];天津日报;2004年

3 记者杜鹃;首先要解决信任问题[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4 陈叶烽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实验对信任问题研究的深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张艳;我可以相信你吗?[N];光明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常艳军;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信任体系[N];经济日报;2003年

7 华栋;城市人的诚信与维权[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8 刘华平;重建信任的理论基石[N];中国邮政报;2003年

9 刘常玺;这个平台可给我国生鲜电商什么借鉴?[N];中华合作时报;2014年

10 ;解决信任和可靠性问题的两种方式[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立华;中国的信任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周磊;中国在线消费者对在线营销者信任问题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谢荷锋;企业员工知识分享中的信任问题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欣;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问题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2 王敬一;企业的内部信任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3 巨德菊;人之超越性视域下的师生信任状况研究[D];宁夏大学;2016年

4 顾姝姝;中国网上交易的消费者信任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U,

本文编号:993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993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a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