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多向度开发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的经验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4-07-07 17:13

  师范院校的公共教育学课程与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程结构封闭、课程内容空泛、教学时空阻隔、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示范性缺失等弊端。为了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构建具有地方办学特色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模式,乐山师范学院最近几年进行了公共教育学教改尝试,尤其在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新的体验和收获。
  一、坚持专业标准,统整课程内容
  国际教育组织在论及师范教育和师资培训问题时,曾就教师教学学科培训的最低标准基础课程内容提出如下建议:当代各种世界性问题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哲学、一般美学知识和设计知识;管理和系统理论对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的影响;对学习者、人际关系和学校生活质量的了解;教育学和教学法研究、信息论和交流理论对学习的影响等等[1]。根据这一教师专业化的知识标准,笔耕文化传播,我们对教育学这门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如下建构。
  (一)专题教学方面:把握基本理论,理清基本问题。曾经有一种倾向,认为师范生只需要极少的理论或者不需要理论,需要的只是技能。前新东方学校的校长俞敏洪在给大学生作演讲时说过:“我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和我们那个时代的大学生相比,在读书方面很功利,只读有用的书,不读无用的书,殊不知,你最终成长的高度取决于你底蕴的厚度。”[2]试想,如果没有持续的理论提供给养,那么,师范生技能的高度会是多么有限。
  (二)教学实践方面:打通教育见习、实习和学科教学论之间的阻隔。由六位教育学专业的老师负责“专题”教学中的课堂实践教学、三位学科教学论指导教师负责学科教学实践、两位辅导员负责教育见习的管理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管理与检查、两位中学学科教师负责学科教育教学的实践指导。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观摩、教育见习与教育教学体验等,旨在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
  (三)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方面:本文由收集整理增强底蕴与素养,学会做事和与人共处。我们的公共教育学一般都是安排在学年度的下半期,为了保持学习的连贯性、体验性、探索性和实践性,我们从寒假开始,就要求每个学生:读一本教育名著或教育教学经典案例,形成读书报告;上一堂课,自寻教育教学体验机会;写一篇上课的教案或教学反思日记。在学期中,学生自行组成问题探究小组,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基于一定的现实教育教学问题展开研讨,并发表或呈现小组观点和经验。暑假里,要求学生对三字一话等不达标的进行自我改进;写教育小论文一篇,看教育方面的影视一部,写观后感;去中小学听课(次数不限),作好听课记录;与中小学教师主题交流一次,作好交流记录等,以提高学生素养和能力。
  二、优化资源组合,改革教学方式
  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具有开放性,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就是要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将不同的课程资源组合起来,最优化地加以使用。针对目前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运用了下列三种教学方式。
  (一)案例纷呈式
  案例纷呈式就是以典型案例组织教学,广泛启动和利用课程资源并缤纷呈现于课堂之中的开发方式。案例教学法在公共教育学课程中使用,能够有效地将多种课程资源启用起来。案例教学可以拓展教学时空。从具体的教育情景中选取出的真实的事例,每一个事例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逼真的教育教学情景,学生通过感知这些事例,如同进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将书本上的理论与案例中的“现实”对接起来。第二,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师生通过讨论、对话、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对复杂的教育实践产生比较清晰的认识,透过纷繁复杂的案例认识教育理论的实际,加深对抽象教育理论的理解。教师与学生构成了真实的“学习共同体”。第三,可以丰富教学手段。由于案例材料的载体形式是多样的,因此在案例的呈现过程中也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口头描述、文字叙述、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脑光盘等。[3]
  (二)专题组合式
  专题组合式就是将教学内容组合成不同的模块,以此来整合教学组织形式、教法、师资力量、评价方式等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式专题的设置,可以将过于分解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目标整合起来,同时也有利于解决教育理论相对稳定与教育实践变化迅速的矛盾,便于适时调整更新内容。不仅如此,专题教学还有利于整合课程资源,根据专题所承载的任务和包含的内容不同,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如理论专题可以采用课堂教学,实践专题则可以采用现场教学与个别实践等方式。此外,还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我们有六位教师进行专题教学:理论功底比较扎实的教师承担教育原理专题的任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则完成教学原则、方法、教学工作基本环节等任务;有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去讲班主任工作;有较高的科研水平的教师向学生面授教育科研方法;同时聘请一线教师来完成与实践密切联系的相关专题。这样,不仅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得心应手,而且还能为学生提供精彩的样板。最后,还有利于完善评价方式。由于每个专题都是相对独立的,学生每学完一个专题,经考核合格,便可进入下一个专题的学习,而且不同的专题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也为组织弹性教学创造了条件。
  (三)环境陶冶式
  环境陶冶式就是通过整合丰富的环境资源,为师生创设一个优美的舞台,帮助或烘托他们展示和挖掘自身的潜力的开发方式。学校环境是一个有着巨大开发潜力的资源库,这些资源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挖掘开发。如,学校为课改的实施提供了最好的教学场所、设施设备,鼓励开展教学改革;通过板报、报纸专栏、广播、 网络等形式宣传课改的必要性、价值和意义。这些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资源要素,尽管许多不直接作用于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实施,但是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其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对教育事业的尊重、教师职业的责任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其中,必将以内在的影响力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价值导向、动机激励功能。而且,这种剥离了直接说教的浸润方式所发挥的作用是弥散的、高效的、持久的。从这种意义上讲,环境陶冶式是课程资源开发中备受关注的方式,但也是难度最大、需要长久的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达成的开发方式。

本文编号:2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2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0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