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小学感恩教育学科渗透例析
2006年台湾通过《推动品德教育》案,恢复了青少年品格与道德教育课程,对品德教育的重视大大加强。然至2008年,台湾教育行政部门意识到品格教育的好坏难用纸笔测验,重要的是从生活落实,故而仍鼓励学校将品格教育融入九年一贯课程的七大领域教学,《推动品德教育》案终止。台湾在教育实践中,部分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推动则渐由单独设科,改变为融入各科或校园生活中的样态,或是转化与整合为其它名称加以推动”。
以中心德目推进品德教育逐渐成为当前台湾小学开展德育的重要计划。感恩(Gratitude)是台湾小学品德教育中心德目之一,它是指以言行让对方知道他如何使自己生命受益,并能以具体行动向施与者表示感激。台湾小学的感恩教育规定了各年段的行为准则:低年级要求学会感谢他人,其认知标准是能了解父母、师长照顾自己的辛劳;情意标准是别人对你有恩,要牢记在心并找机会回报;行动标准是能以适当的方式向父母、师长表达感激。中年级要求惜福知足,其认知标准是能了解生活周遭有很多帮助自己的人、事、物;情意标准是以乐观、知足的心看待周遭的一切;行动标准是不比较、不计较,珍惜现有的福份。高年级要求回馈付出,其认知标准是能了解不求回报的付出会让社会更美好;情意标准是不视别人的协助为理所当然;行动标准是能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本研究拟以台湾感恩教育的学科渗透为抓手,从教材分析的视角思考台湾小学开展感恩教育经验及其启示。
一、台湾小学感恩教育学科渗透注重以原有教材为立足点
课堂教学始终是德育的主渠道,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渗透感恩教育,必须将原有教材打造成重要载体。台湾小学各学科莫不如此。笔者选用台湾康轩版国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感谢在我心”之第十二课《在每一个角落》的活动主题“无名英雄”为例教学分析。“感谢在我心”包括《住院日记》《我好幸福》《阿婆的良心伞》《在每一个角落》等课文,以感恩教育为主线串联起来。其中,《在每一个角落》的活动主题“无名英雄”所希望达成的感恩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会认识和感谢身边的无名英雄,并立下长大后成为无名英雄的志向。“无名英雄”主题活动的开展方式多种多样,现以台中市东区力行国小林芳如、蔡育宁老师设计,张景媛教授指导的教案为蓝本做具体分析。
(一)“无名英雄”活动主题渗透的学科统领
《在每一个角落》首先是国语文的教材,其在国语文学习方面提出需要小学生把握的领域及议题能力指标,包括:能就所读的注音读物,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做整理归纳;能听出说话者表达的技巧;能依主题表达意见;会利用部首或简单造字原理,辅助识字;能从阅读过程中,了解中国语文的优美;能写出自己身边或与乡土有关的人、事、物,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范读、学生小组读、个人读、学习归纳段落大意,练习排比句和祈使句,甚至进行感恩题材的作文写作或心得体会等。这些要求时刻提醒我们,这不是单纯的品德教育,以“无名英雄”为主题活动开展感恩教育,是在学科学习的基础上,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在学科教学的统领下完成的,二者之间息息相关。
(二)感恩教育在“无名英雄”活动主题设计理念的渗透
“无名英雄”教案适用于中年级,教学时数为200分钟,相关学习领域涉及语文领域、综合领域、社会领域和弹性课程。设计者认为,品格教育来自于日常生活的养成,因此,透过实际访查、心得分享、发表讨论及体验活动,期望让儿童对家人、学校师生以及社区大众等多人的付出有深一层的认识与感受,能思考如何对大家怀有感恩之心,进而付出自己的一份心力。最后,一方面实际去体验与付出感恩的行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珍惜别人的付出。
(三)感恩教育在“无名英雄”活动主题实施步骤的渗透
“无名英雄”活动主题分为三个系列:
1.寻找家中的英雄
“寻找家中的英雄”活动的内容,是学生纪录付出事项及分组分享归纳家中的英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思考“我要如何对家人表达感恩心”。
这一活动的事先准备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师发给学生学习单,请各组学生纪录全家人为家庭做了哪些事?要求从付出者的称呼、付出的项目及付出的对象等方面进行思考。然后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在家庭中为我们付出的人,谁做的最多?第二,接受家人付出时你的感受怎样?第三,你身为家中的一份子,你可以为家人付出什么?其次,教师请学生回家纪录每一位家人对于家庭的付出有哪些?
在事先准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各组进行分享:第一,在家庭中,每位家中成员做了哪些事情?第二,当家人在做这些事时,你有什么感觉?第三,其它同学专心纪录相同处与相异处。
分组活动后,教师归纳学生的讨论,总结出三个问题:第一,家中哪些成员付出的最多?第二,家人需要被付出的工作项目有哪些?第三,请同学思考,在家中还可以做哪些付出?
2.寻找社会的英雄
“寻找社会的英雄”活动内容,是搜寻社会上默默付出的英雄并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思考“我要如何对社会中默默付出的人表达感恩心”。
教师首先让学生回想与思考日常生活中,例如:班级上、学校、小区……等这些地方,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做了些什么?并让他们纪录下来。班级方面,提示学生关注三个问题:第一,在班级中为我们付出的人,谁做的最多?第二,接受同学付出时你的感受如何?第三,你身为班上的一份子,你可以为同学付出什么?学校方面,提示学生关注三个问题:第一,在学校中为我们付出的人,他们做了些什么?第二,接受别人付出时你的感受如何?第三,你身为学校的一份子,你可以为大家付出什么?社区方面,提示学生关注三个问题:第一,在社区中为我们付出的人,他们做了些什么?第二,接受别人付出时你的感受如何?第三,你身为社区的一份子,你可以为大家付出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发言,说出为我们默默付出的有哪些人,做了哪些事情并进行讨论(包含付出的人、时间、地点以及付出的工作内容等)。而后,教师帮助学生将这一范围拓展至整个社会甚至全世界,思考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找到为大家付出的人。
通过上述寻找,教师引导各组分享在社会上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他们做了哪些付出?其它同学专心纪录。然后教师归纳学生的讨论,总结出两个问题:第一,从社会上的不同角落,发现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笔耕文化传播,都做了些什么事情;第二,心中留下感恩之心,珍惜别人所付出的一切。
3.开展感恩行动
开展感恩行动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感恩之心。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为大家默默付出,你的内心感受为何?”之后,教师引导开展两种形式的感恩行动:
第一种形式是想象的感恩行动,包括三个步骤:首先,要求学生想象“假若你也为大家默默付出,你
本文编号:2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2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