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堂冷漠现象探析
教育学作为师范院校的标志性课程,是师范类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又是培养师范生教师素养的专业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教育教学所需要的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技能、班级管理能力及职业道德素养等多重任务,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处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是高师院校的特色课程,所以教育学对师范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该受到师范生重视的教育学课程,却在实践中遭遇课堂冷漠。
一、课堂冷漠的表现
课堂冷漠现象,即上课时间学生逃课、旷课,在课堂上不听课,甚至课堂出勤率低于50%的现象。课堂冷漠可归结为两类: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显性逃课,即学生没有按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的旷课行为。我结合从教经历及与其他公共教育学任课教师的交流发现,大约一半的学生有过显性逃课的经历。隐性逃课是指学生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去上课,但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看专业书、听音乐、玩手机、看闲书或者睡觉等,从我从事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的经历来看,隐性逃课涉及的人数更多,有时甚至涉及全体学生。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堂往往出现教师一个人表演的尴尬局面。任课老师在讲课,只有很少的学生在认真听讲,大部分学生低头做自己的事情。教师希望得到学生的回应时,无人应答;有时教师提问,无人回答,点名叫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却不知提的问题是什么。公共教育学课堂冷漠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学生掌握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而且对任课老师来说,付出劳动却遭遇课堂冷漠,感受不到学生的尊重,难以体会教师职业的内在欢乐,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自我认同感,易产生挫败感和无能感,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长此以往,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也造成教学和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公共教育学课堂冷漠现象的原因分析
导致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堂冷漠现象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但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其中学生方面是主观原因,而教师和学校方面则是客观原因。
1.主观方面。
(1)学生对公共教育学课程认识不到位
很多学生角色意识淡薄,不清楚公共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课最重要,公共教育学只要考试过关就可以了,意识不到将来从事的教师职业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也就认识不到公共教育学课程对自己将来从事教师职业的真正价值,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学生根本不想当教师,也就不愿学教育学。学生对教育学没有兴趣,是教育学课堂冷漠的重要原因。
学生对课程的功利化追求也是教育学课堂冷漠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觉得教育学听不听课都可以,用的时候现学也是可以的。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考几个证,已便将来找工作时多个筹码或者逃课去自习室多看专业书,为了将来考研成功。
(2)逆反和从众心理明显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注重个性表达,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学校和教师的某些管理制度会让一些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比如,某些公共教育学任课老师为保证教学效果,每节课都通过点名的方式保证学生的出勤率,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就算来上课也不听课,出现隐性逃课的现象。同时大学生从众心理明显,看到周围有的同学经常旷课,笔耕论文,并没有受到处罚,反正自己对教育学不感兴趣,也就不去听课了,或者去听课,但看到周围的大部分同学没有认真听课,自己不认真听课也是可以的。不管是显性还是隐性逃课,从众心理都成为学生教育学课堂冷漠的主要原因。
本文编号:2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2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