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基础教育的基础
课程改革方兴未艾,新问题也不断出现。面对全社会更加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的现实形势下,于是我想到了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小学教育这个话题。
按学段分,我国教育主要可分为高等教育(即大学教育)和基础教育(即小学、初中和高中三阶段的教育)。高等教育属学历教育,重在专业人才的专业化教育和培养。基础教育属一般公民素质教育,重在各种学科知识的传播与基本求知能力的培养。毫无疑问,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为,它无可替代地成为学习者升入高一学段——初中和高中学段甚至大学阶段——的奠定知识储备与基本学习能力储备的前提性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教育为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方式的选择、生命质量的高低将打下不可忽视的基础和不可磨灭的烙印。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的国家,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都十分重视。在师资配置方面,这些国家大都会把本国最优秀的教育师资配置在小学阶段或较低的学段。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做法似乎正好与他们相反。
那么,小学教育究竟应该为学生打下什么样的“基础”,就被视为完成了任务,尽到了责任了呢?
一是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学生应达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也就是我们传统说法中的“双基”。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那就是,“双基”是学生持续学习与发展的前提性基础。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的要求,绝对不是对“双基”目标的淡化和否定,而是对教师在“以能力立意为核心的教学”基础上的教学目标具体化的强化。
二是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和兴趣。这正是求知过程中最为宝贵也最为必要的心理品质和思维品质。如果学到的知识一时间不足量,并不要紧;但如果是丧失了求知的兴趣和愿望,那就是致命的失败。
近日,我去参加区域教研活动,从小学到中学的课听了不少。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小学的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初中的课堂学生发言者寥寥无几,高中的课堂气氛沉闷让人感到压抑。由此看来,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学习习惯真的是任重道远。
培养良好的心智,训练良好的习惯,保护可贵的浓厚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望,都应该成为小学段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一点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
三是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而初步形成的比较全面而健康的政治、文化、心理、体能等综合素质的基础。
四是在前三项内容基础上初步形成的学生特色、特长的个性化发展的兴趣与爱好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围绕这四个方面认真进行。小学教育教学理想化的结果应该是,为中学输送一批又一批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硬,学习习惯良好,政治、文化、心理和体能四项素质均能达标,又具有个性化特长的小学毕业生。要完成这四项内容方面的任务,一方面要靠各基层学校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而有效的激励性评价的监控与指导;另一方面要在不断夯实教师专业素质基础和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上下工夫。
作为小学段的教师,大家肩上的责任十分重大。我们面对的是未来社会的主人,而他们知识的基础、性格的底色、素质的底子都将由我们来确定。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塑造学生未来、塑造民族性格的神圣使命。要完成好这项使命,我们必须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会真正宽容和帮助学生,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学的艺术才可能得以升华;同时我们还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新课改的形势下适应工作并不断创新,特别是为小学生未来可持续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智育抓不好要出次品;体育抓不好要出废品;德育抓不好要出危险品;美育抓不好要出低档品。而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小学教育抓不好,我们整个的教育就可能会出现危机。小学教育必须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
,笔耕论文新浪博客
本文编号:2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2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