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课程的创新路径——基于主体性建构师生关系视角
本文选题:体育课程创新 + 主体性建构 ; 参考:《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04期
【摘要】:主体性建构师生关系是在体育课程创新过程中形成的新型师生合作关系,它要求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程实施中共同审视自己的特殊地位,强调不仅由教师判断体育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还由学生判断体育课程学习结果和水平,最后的课程学习成果由体育教师和学生一起认定,目的在于重新认识体育课程创新对促进教师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主体性建构师生关系内在结构的系统分析与研究,发掘体育课程环境、体验和效能等条件性因素在体育课程创新中的作用与功能,促进体育课程创新多元化路径的形成。
[Abstract]:The subjectiv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a new type of teacher-student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novation. It requir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examine their special status together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t is emphasized that not only teachers judg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but also the students judge the result and leve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learning, and the final curriculum learning results are determined by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gether. The purpose is to re-understand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PE curriculum innovation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subjectivity. Through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subjective construction of the inherent structure of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unctions and functions of the conditional factors such a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environment, experience and efficiency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novation, and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the diversified path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兰州市七里河小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TY0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890049)
【分类号】:G633.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森林;从抽象主体性到科学主体性[J];求是学刊;1992年04期
2 张文初;能力主体与时间本位:新主体性的两重断定[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3 范仁忠;论人的主体性确立的社会经济前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王浩斌;王飞南;;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性建构原则[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邹俊;张军生;;学生的主体性建构贯穿于自育过程[J];中国市场;2008年26期
6 王霄;;对我国当代青年艺术家主体性建构的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7 李泽厚;关于主体性的补充说明[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01期
8 沈亚生;关于“人的主体性”问题的理论辨析[J];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06期
9 韩民青;社会转型与人的主体性建构[J];江海学刊;1995年06期
10 简成熙;;理性与主体性的多元思考:从现代到后现代[J];求是学刊;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曹婕;;浅谈农村公共产品与农民主体性[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总编辑 秦朔;重新想象中国:现代性与主体性的交融[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2 书时;重视农村妇女在养老中的主体性建构[N];中国妇女报;2012年
3 王曰美;孔子关于人的主体性建构理论[N];邵阳日报;2012年
4 陈振华;看许辉且行且远[N];中华读书报;2012年
5 张剑;《刮痧》、另类文化与他者伦理[N];光明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若玉;被建构的主体性—对电影《国王的演讲》的分析[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年
2 楼育萍;主体性的对话性构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3 田宇;主体性建构写作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云;《面具之外:种族、性别与主体性》(“引言”和第7章)翻译实践报告[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田桂花;转型时期的中国法治及其主体性建构[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6 于秀艳;“主体性”问题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春香;当代中国女大学生的主体性建构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德林;主体性的神话与消亡[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9 冯伟;论彼得·谢弗剧中暴力与主体性建构的关系[D];南京大学;2012年
10 张恒良;《小镇畸人》中畸人失语的原因探析[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09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809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