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此处不该有掌声——课堂氛围的营造应与文本情感基调相和谐

发布时间:2018-05-20 01:28

  本文选题:马克思墓 + 于漪老师 ; 参考:《语文建设》2017年02期


【摘要】:正前几天,笔者听一位骨干教师执教高一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位老师在学生对课文有一定了解之后,指定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段。因为这位学生对文章的感情把握得比较好,读得也比较到位,所以全班学生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教室里静悄悄的,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就在这时,执教老师却提议说:“此处应该有掌声,请为这位同学来一点掌声。”于是,教室里响起了一阵“啪啪
[Abstract]:Just a few days ago, the author listened to a key teacher teaching the first text in front of Marx's Tomb. After the students had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the teacher appointed a student to read the first two paragraphs of the text emotionally. Because the student had a good grasp of the article and read it in place, the whole class was immersed in grief, and the classroom was quiet and solemn. At this time, the teacher proposed: "there should be applause here, please give this student a little applause." Then there was a clap in the classroom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实验中学;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陶行知;;马克思墓[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2 陶行知;;马克思墓[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3 杜蕾;;在马克思墓前的留影[A];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驻英国记者 史宗星;拜谒马克思墓[N];人民日报;2001年

2 法学博士、现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刘练军;在马克思墓前的思索[N];东方早报;2013年

3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习导读[N];人民日报;2011年

4 徐觉哉;马克思之墓[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记者 黄兴伟;探访马克思伦敦足迹[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6 本报驻英国记者  施晓慧;鲜花献给马克思[N];人民日报;2006年



本文编号:1912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912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8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