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人本主义视角下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3 16:42
【摘要】: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中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如:教授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育,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精神,战胜困难、锻炼意志形成良好人格,促进学生的社会化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不断改进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提高体育课堂在教育中的有效性,实现素质教育的理念,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落实《体育与健康标准》的培养目标,发挥体育学科特长,既是体育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理念落实的基本途径。本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教育观察法等方法,在充分了解当下体育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对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讨。结合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及教育诉求,在深入分析人本主心理学的人性观、方法论的基础上,为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找到了理论指导,提出了体育课堂教学人本主义模式的应然范式:着眼于学生的身体、能力、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主体,组建和谐的体育课堂教学。以此范式来审视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找到了学生课堂体育动机缺乏的原因及改革趋势,提出了对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范式。1、明确定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课堂教学目标,注重学生情感、意志、行为能力,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制定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实现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本校实际,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发展阶段,切合教学需求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基于生活实际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和内驱力的典型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方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采用“不明示性,非命令性,间接性”非指导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的态度。3、坚持体育课堂的主体性、快乐性、终身性、兴趣性的原则,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使其找到归属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采用多元、多主体、不同权重的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加强纵向比较在自身进步中获得成就感,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图文】:

教学内容,学校,教师,内容


健康课程标准》将体育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面,即学生不仅要学会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能,为今后的础,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习、学会适应变化,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形康的人格、正确的道德认识和坚韧的意志品质,培养一个有生机、人。促进学生"自我实现"的教学目标是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绝的教育观念为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和全面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中做出教学内容审视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的载体,也是学习体育文化,掌握健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开展的基础,一切体育教学活动都围绕体育教决定学生对体育课堂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对中学学校开展的体育问卷第 2 题,第 12 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图 6-1 所示。教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个别教学,分层次教学,情况调查


学校所处的环境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创编,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发教学内容灵活性加大,教师可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体育,改变现有的课程固化的局面为人多样选择奠定了基础。学组织与指导情况审视体育课堂教学组织方法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称[18]。体育教学方法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学内容确定之后,体育教学目标实现与否取决于体育教学方法是否方法不仅有利于教育理念的落实,对完成教学任务至关重要,有效生掌握体育技能,体会体育学习的乐趣[19]。问卷 1 中第 9 题,教师;问卷第 2 题,第 13 题,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教学组织选用情况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冉明;;体育教学模式的国内外比较[J];体育科学研究;2015年06期

2 李光荣;薛小强;俞成飞;郑勇;;基于人本理论和CDIO的本科毕业设计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05期

3 陈庆香;;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教育质量例谈——基于人本主义课程理论[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年12期

4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4期

5 王红芳;;人本主义教学法——推进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1年30期

6 陶红;;透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价值观[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洪燕青;;浅谈人本主义理论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8 宋亨国;;中国当代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孙瑜春;;科学发展观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启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1期

10 石中英;;谈谈育人为本[J];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黄亚莉;武汉市江汉区中学生体育社团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刘明;新课程背景下分省命题高考方案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葛冰;体育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宋丽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组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万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视野下的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96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596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a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