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对初中生抗挫折能力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23:41
教育部原部长周济在全国学校安全工作会上强调过“生命不保,何谈教育!”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直面生命。因此,教育者要以人文的观念和理念来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1。除了要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要高度的重视生命。也就是说,学生的健康发展有一个重要前提---是生命教育~2,教师的工作就是要把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第一任务,生命教育应该也必须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目的:通过学校的生命教育,学生的抗挫能力有明显提升。也就是通过挫折感、挫折归因、挫折应对的研究来提供数据说明它们与抗挫折能力的关系和影响。从而反推出生命教育后学生的抗挫能力的改变,再反推挫折感、挫折归因、挫折应对的改变对抗挫折能力的改变的影响。检验出生命教育与抗挫能力的关系,探讨抗挫能力与挫折感、挫折归因、挫折应对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总体而言,经过一年的生命教育后,学生的抗挫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这表明在经过一年的生命教育课程后,在挫折感知、抗挫能力、对事情归因和应对事件的方式能力上有了明显的积极变化。(2)学生的归因,应对,挫折感在性别(男,女)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3)在年级方面,七年级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差异不明显,但是生命教育一年后的八年级数据比较发现,8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3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生命教育
2.1.1 生命教育的内涵
2.1.2 生命教育的内容
2.1.3 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2.1.4 生命教育与挫折承受力的关系
2.1.5 挫折承受力与生命教育关系的理论:
2.1.6 生命教育与挫折承受力关系的实践依据:
2.2 抗挫折能力的相关研究
2.2.1 抗挫折能力
2.2.2 抗挫折能力国外研究情况
2.2.3 抗挫折能力国内研究概况
2.2.4 抗挫折能力的测量
2.2.5 挫折感的相关测量
2.2.6 挫折归因的测量
2.2.7 挫折应对的测量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工具
3.4.1 中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
3.4.2 《儿童归因风格问卷》
3.4.3 中学生挫折感问卷
3.4.4 《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
3.5 实验设计
3.5.1 实验步骤
3.6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生命教育前后挫折承受力的总体情况统计
4.2 生命教育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差异性比较
4.3 生命教育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各问卷的性别差异
4.4 生命教育前后挫折承受能力差异性检验
4.5 生命教育前后挫折感差异性检验
4.6 生命教育前后挫折归因差异性检验
4.7 生命教育前后挫折应对差异性检验
5 分析与讨论
5.1 生命教育对初中生挫折承受能力影响的总体情况
5.1.1 初中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年级差异分析
5.1.2 初中生挫折承受能力的性别差异分析
5.2 生命教育对初中生挫折感影响的总体情况
5.2.1 初中生挫折感的年级差异分析
5.2.2 初中生挫折感的性别差异分析
5.3 生命教育对初中生归因方式影响的总体情况
5.3.1 挫折归因方式的年级差异分析
5.3.2 初中生归因方式的性别差异分析
5.4 生命教育对初中生应对方式影响的总体情况
5.4.1 初中生挫折应对的年级差异分析
5.4.2 初中生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分析
6 总结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2834382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3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生命教育
2.1.1 生命教育的内涵
2.1.2 生命教育的内容
2.1.3 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2.1.4 生命教育与挫折承受力的关系
2.1.5 挫折承受力与生命教育关系的理论:
2.1.6 生命教育与挫折承受力关系的实践依据:
2.2 抗挫折能力的相关研究
2.2.1 抗挫折能力
2.2.2 抗挫折能力国外研究情况
2.2.3 抗挫折能力国内研究概况
2.2.4 抗挫折能力的测量
2.2.5 挫折感的相关测量
2.2.6 挫折归因的测量
2.2.7 挫折应对的测量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工具
3.4.1 中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
3.4.2 《儿童归因风格问卷》
3.4.3 中学生挫折感问卷
3.4.4 《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
3.5 实验设计
3.5.1 实验步骤
3.6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生命教育前后挫折承受力的总体情况统计
4.2 生命教育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差异性比较
4.3 生命教育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各问卷的性别差异
4.4 生命教育前后挫折承受能力差异性检验
4.5 生命教育前后挫折感差异性检验
4.6 生命教育前后挫折归因差异性检验
4.7 生命教育前后挫折应对差异性检验
5 分析与讨论
5.1 生命教育对初中生挫折承受能力影响的总体情况
5.1.1 初中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年级差异分析
5.1.2 初中生挫折承受能力的性别差异分析
5.2 生命教育对初中生挫折感影响的总体情况
5.2.1 初中生挫折感的年级差异分析
5.2.2 初中生挫折感的性别差异分析
5.3 生命教育对初中生归因方式影响的总体情况
5.3.1 挫折归因方式的年级差异分析
5.3.2 初中生归因方式的性别差异分析
5.4 生命教育对初中生应对方式影响的总体情况
5.4.1 初中生挫折应对的年级差异分析
5.4.2 初中生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分析
6 总结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天梅;罗利;;中学生抗挫折能力问卷的编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2 李曦;黄鸿鑫;;英国、美国、日本的生命教育实践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14年07期
3 刘慧;;生命教育内涵解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09期
4 李韵;王文强;刘秀勤;;农村初中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5 赵立萍;马会军;;生命教育,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主题[J];基础教育参考;2012年03期
6 林媛;宋迎秋;张晓庆;;以生命教育为导向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年11期
7 张振新;叶靖春;;大学生挫折感自评量表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8期
8 党姗;蒋立;;试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J];现代交际;2011年05期
9 陈晶晶;;论青少年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02期
10 张萌;张骞;;大学生抗挫折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J];高校辅导员;2010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玲;当代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4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834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