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高师地理课程设置与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适宜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09 01:37
  新课程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师素质、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中学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师院校作为培养地理教师的摇篮,其课程设置是否适应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是一个值得分析讨论的问题。该论文选取层次不同的六所高等师范院校,对其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就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对今后如何提高高师地理课程设置与中学新课程教学的衔接提出了意见建议。高师地理课程设置与中学新课程教学的适宜性的研究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满足中学课程教学的需要、提高大学与中学教育衔接、培养新型地理教师以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现阶段高师地理课程设置存在着学科专业课程设置致有待完善,与中学新课程教学适宜程度有待加强;教师教育课程重视不够,体现师范性不强;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开展教育科研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师的要求,本文提出调整四大课程学分比重,并给出了四大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重方案:通识课程25%,学科专业课程40%,教师教育课程25%,教育实践课程10%;拓展学校通识课程范围,增加科学、文学以及与时代紧密联系的...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高师地理课程设置与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适宜性分析


地理核心素养图

统计图,教师职业,情感态度,统计图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及期望情况(第 3、4、10、11、18、22 题)⑤被调查者对高师地理课程设置与中学地理教学二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及其评价(第 5、6、7、8、9、15、21 题)。4.2.4 调查结果及分析(1)对师范生问卷结果分析①高师地理专业多数学生对地理教师职业持喜欢的态度关于教师职业所持有的态度的调查中有 71.72%的学生对教师职业表示喜欢,在他们心中教师是一个伟大且有意义的职业,并愿意为之付出;22.22%的学生认为教师职业仅仅是一个职业而已;有 6.06%的学生在毕业后会选择其他的职业。因此,多数师范生今后工作的方向是成为一名地理教师。

统计图,学科专业课程,态度,统计图


生有不同的要求。32.32%的师范生认为高师地理课程设置需要满足学生就业需要,侧重师范性;67.58%认为应该兼备师范性与专业性。86.88%的师范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满意度不高,只有 12.12%的学生对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非常满意。在统计中,师范生认为高师地理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通识教育课程方面,30.3%的学生认为英语、政治课程偏多;28.28%学生认为学校的必修课多,选修课少;29.29%的学生认为课程种类太少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四个选项中学生对前三个选项的比例相当,说明通识教育课程中应该加以调整,课程设置的内容、种类等待完善。学科专业课程方面,54.55%的学生认为学校太重视理论性知识,而课程实践性不强,18.18%认为前沿性知识太少,不能与时代接轨,专业知识较落后;22.22%的学生认为对地信、遥感等地理技术类的知识重视不够。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学科专业课所占的比例太大,除了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非常必要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仅仅本专业的知识并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探讨[J]. 申怀飞,翟书梅,吴国玺.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9(05)
[2]浅谈新课程下的教学方法[J]. 李跃雷.  新课程(教研版). 2009(08)
[3]如何看待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J]. 张殿军,刘金峰.  新课程(小学版). 2009(06)
[4]探析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J]. 李想.  继续教育研究. 2009(03)
[5]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 左登华,吕学军.  中国成人教育. 2009(02)
[6]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地理教育改革的思考[J]. 安祥生,王玉明,曹志敏,马堃.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7]中学地理新课程对高师地理教学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 张军海,魏立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6(06)
[8]高师地理专业课程设置与中学地理教学对接研究[J]. 赵捷.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06(01)
[9]基于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高师地理课程体系改革[J]. 赵建军.  高师理科学刊. 2006(01)
[10]新时期改进高校数学系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研究与尝试[J]. 侯维民.  高等理科教育. 2004(02)

硕士论文
[1]高师与中学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 郭斐.山东师范大学 2015
[2]高师与高中人文地理课程内容有效衔接研究[D]. 孙攀.信阳师范学院 2014
[3]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D]. 徐晶.辽宁师范大学 2011
[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 崔亚利.东北师范大学 2010
[5]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 黄华英.湖南师范大学 2009
[6]教师素质与新课程的适应性研究[D]. 郭庆霞.新疆师范大学 2009
[7]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 熊中碧.西南大学 2009
[8]基于新课标的高师地理课程设置研究[D]. 张翠萍.曲阜师范大学 2008
[9]论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生物专业课程设置[D]. 王月梅.陕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19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219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a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