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衔接视角下的CAP课程大纲解读和教学研究——以《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为例

发布时间:2023-11-04 12:41
  在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大环境下,基础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和考试招生体制改革是重中之重.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简称CAP课程)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提供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本学位论文以大中学数学课程衔接为视角,重点围绕CAP课程《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的大纲解读与教学案例展开研究.一方面,本学位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相关专家的观点进行研究,进而细化对《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的课程设计原则、设计目标、内容体系和内容把握等的解读.另一方面,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结合自己参与CAP课程教师培训及相关教材编撰工作,调查了开设本课程的教师对大中学数学衔接教学的认识,并形成三个典型教学案例.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的大中学数学衔接教育有待进一步发展;(2)本课程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中适用于衔接的教学内容;(3)“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和“讲授法”是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式;(4)得出“以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为基础,CAP课程为拓展”和“选修CAP课程,可免修高中选修课程”的结合形式.本学位论文还根据CAP课程的特点提出了若干教学建议,并针对不足给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形成总...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
        1.3.1 改善大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1.3.2 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
        1.3.3 突显中学数学精英人才培养
        1.3.4 探索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设计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调查法
    1.5 研究基础
        1.5.1 数学教育的建构主义教学观
        1.5.2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1.5.3 波利亚的数学教育教学理论
    1.6 概念界定
        1.6.1 大中学衔接教育
        1.6.2 大中学数学衔接教育
    1.7 研究框架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国外大学先修课程研究综述
        2.1.1 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课程)研究综述
        2.1.2 英国大学先修课程(A-Level课程)研究综述
        2.1.3 国际大学先修课程(IB课程)研究综述
        2.1.4 国外大学先修课程大纲比较综述
    2.2 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研究综述
        2.2.1 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简要介绍
        2.2.2 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大纲综述
        2.2.3 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联系
第3章 基于衔接的CAP《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课程大纲解读
    3.1 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设计思路的专家观点研究
        3.1.1 课程开设意义研究
        3.1.2 课程内容特点研究
    3.2 基于专家观点研究的课程大纲解读
        3.2.1 课程设计原则解读
        3.2.2 课程设计目标解读
        3.2.3 课程内容体系解读
        3.2.4 课程内容把握解读
第4章 基于衔接的CAP《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教学案例研究
    4.1 关于中国大学先修课程教学设计的调查研究
        4.1.1 问卷及访谈调查设计的思路与过程
        4.1.2 问卷及访谈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4.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与CAP课程衔接的案例研究
        4.2.1 衔接于必修课程的案例研究
        4.2.2 衔接于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案例研究
        4.2.3 衔接于选修课程的案例研究
第5章 基于衔接的CAP《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教学建议
    5.1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5.2 积累大学的学习经验
    5.3 使用有效的教育资源
    5.4 组织多样的专题讨论
    5.5 指导正确的解题方法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860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860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6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