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反应概念量表的开发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20 05:37
本文关键词:酸碱反应概念量表的开发与应用
【摘要】:化学概念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往往存在着较多的相异构想,这些相异构想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因此,探查学生在化学概念学习中存在的相异构想以及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水平,对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具有重要的价值。近些年,国际上较多使用概念量表来测量学生关于某一概念的理解情况。国外已开发出相关的化学概念量表,并进行了广泛的应用,而国内开发的化学概念量表还很少,我们尚未查阅到有关酸碱反应主题的概念量表。因此,酸碱反应概念量表的开发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本研究通过综述已有文献、对学生进行结构化访谈,了解中学生关于“酸碱反应”的相异构想,进而编制酸碱反应概念量表并进行试测。通过使用经典测量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对初始量表进行分析与修正,最终获得了质量良好、能够测查学生对酸碱反应概念理解的量表。同时,我们也测查出了学生关于“酸碱反应”存在的相异构想,并针对这些相异构想给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论文共由九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阐述了选题的缘由以及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第二部分,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酸碱反应相异构想的研究,整理得出关于酸碱反应学生可能存在的相异构想。分析了国外已开发的不同主题概念量表,总结得出概念量表开发的一般流程。第三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任务、方法与研究思路。第四部分,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即三重表征理论。第五部分,从酸碱理论的发展史、酸碱反应的课标分析、酸碱反应的教材分析与酸碱反应的已有研究四个方面界定了“酸碱反应”,并在三重表征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酸碱反应概念的理解水平。第六部分,酸碱反应概念量表的开发,这是论文的核心部分。首先,依据前面的分析,开发了初始“酸碱反应概念量表-a”;对初始量表进行试测,使用经典测量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修正,形成了正式量表“酸碱反应概念量表-b”。对修正后的正式量表,选择不同地域、不同类型高中学生730名作为有效样本进行测试,数据分析表明量表的各项指标符合统计学要求。第七部分,首先对修正后的正式量表的项目内容进行了具体阐释,并根据学生的可能回答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然后根据前面“酸碱反应概念量表-b”的测试数据,分析了当前高中生有关酸碱反应概念理解的发展水平,以及存在的各种相异构想。第八部分,概括总结本研究所获得的结论,并给出教学建议。第九部分,在论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了概念量表的一般开发过程;在三重表征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酸碱反应概念的理解水平;独立开发出了“酸碱反应概念量表”,经过试测、数据分析与项目修正,获得了质量良好、能够测查学生对酸碱反应概念理解的量表。
【关键词】:概念量表 酸碱反应 相异构想 理解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8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问题的提出10-11
- 2 研究综述11-22
- 2.1 国内外有关酸碱反应相异构想的研究综述11-14
- 2.2 国内外有关概念量表的研究综述14-21
- 2.2.1 目前已开发的部分概念量表的功能15-17
- 2.2.2 概念量表的开发过程17-21
- 2.3 已有研究的启示21-22
- 3 研究的目的与任务22
- 4 研究的理论基础22-23
- 5 研究的理论构想23-31
- 5.1 酸碱反应的界定23-30
- 5.1.1 酸碱理论的发展史24-26
- 5.1.2 酸碱反应的课标分析26-27
- 5.1.3 酸碱反应的教材分析27-29
- 5.1.4 酸碱反应的已有研究29-30
- 5.2 酸碱反应概念理解水平的理论构建30-31
- 6 酸碱反应概念量表的开发31-63
- 6.1 酸碱反应概念量表的开发过程31-50
- 6.1.1 酸碱反应概念量表的功能32
- 6.1.2 量表内容的确定32-42
- 6.1.3 项目设计42-45
- 6.1.4 量表结构45-46
- 6.1.5 专家效度46-50
- 6.2 酸碱反应概念量表的试测及修正50-58
- 6.2.1 试测结果50-56
- 6.2.2 项目修正56-58
- 6.3 酸碱反应概念量表的再测58-63
- 6.3.1 修正后量表的结构58-59
- 6.3.2 测试结果59-63
- 7 酸碱反应概念量表的应用63-80
- 7.1 量表项目说明63-73
- 7.2 研究结果与分析73-80
- 8 结论与建议80-81
- 8.1 研究结论80
- 8.2 教学建议80-81
- 9 问题与展望81-83
- 参考文献83-86
- 附录86-103
- 附录 1. 访谈记录86-101
- 附录 2. 不同学生群体在各相异构想上的选择率101-103
- 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103-104
- 致谢104-1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万林,米爱林;谈谈酸碱反应进行的程度[J];张家口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6期
2 ;演示实验:气态酸碱反应[J];安徽教育;1979年01期
3 马玲;;不必一概而论——氧化物与酸碱反应的讨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86年04期
4 姜国顺;铝与酸碱反应的实验演示[J];湖北中小学实验室;1999年03期
5 于海艳,李宝宗;氧化还原反应与酸碱反应的类似性[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朱文祥;;现代酸碱理论[J];化学教育;1986年06期
7 李国英;酸碱强度与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J];承德师专学报(综合版);1989年03期
8 靳占清,郁兆莲;质子理论定义的酸碱反应及产物[J];洛阳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9 成斌;酸碱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6年Z2期
10 ;“新制备的”是个模糊概念[J];化学教学;199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世辉;刘娟娟;Hisayoshi Kobayashi;范杰;;表面Lewis酸碱反应对ZnO可见光产氢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1分会:光化学[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晓莹;酸碱反应概念量表的开发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86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886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