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友伴群体”组织形式在高中跨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09:29

  本文关键词:“友伴群体”组织形式在高中跨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友伴群体组织形式 高中 体育教学


【摘要】:体育伴随着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无论什么年龄段,都离不开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高中学生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高中生,身心发展情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再往大的方面说的话,高中生身体发展情况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国家发展、科技进步、直到影响综合国力的提高。高中课程中能够影响到学生身心发展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便是体育与健康课,这门课开设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其采用的手段也就是身体练习。而体育除了有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外,还有很多延伸出来的意义,如通过体育课上的一些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可以促进学生们体能的全面发展,也可以提高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一些相应的心理品质上也是有很多正向的帮助作用,也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品质,充满活力的人生的态度。而现在的高中体育课存在着一些问题,高中的体育课不像初中的体育课,因为中考成绩的组成中有体育分数,各个初中的教师对体育课很重视,学生也特别的重视,高中学生因为没有体育与高考挂钩的这种压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没有那么大的内在的动力,因而在课上的学习效果是不那么理想的,再有,高中的体育课,存在着许多弊端,很多教师一直在沿用着那种教师讲解、学生模仿学习,课堂枯燥乏味。为了能够更好的去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深化在高中体育教学方面的课程改革,在原有的课程上进行突破、创新。采取这样类似的办法,才能符合学生全方面发展的相关要求。我们对其进一步分析,在众多的改革与突破创新中,很重要的手段之一便是去丰富、完善高中体育教学组织的形式,现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还是很多的,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了“友伴群体”教学组织形式,然后对该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在高中跨越式跳高教学中进行应用,并对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实验研究。我们所说的“友伴群体”组织形式就是一种因为有一样的爱好与兴趣而自愿组合在一起的一种对于人数、性别、年龄没有限制的小团体,而且在团体内的成员相互了解、而且彼此也都互相关心。当进入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利用“友伴群体”来进行分组教学练习,内部成员形成互帮互助的团队,这就实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分组学习、练习中,各友伴群体内部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支持与鼓励,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各友伴群体内部的成员是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状态;把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充分的调动。当这过程中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调动后,他们会更积极的去相互协作、去沟通、去进步,这样当代的社会意识也就一定程度的被培养了,也就达到我们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个体的身心愉悦度、自我体验等体育教学目标。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很多研究方法,他们分别有: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山东省济南市第二高级中学14级的两个班为实验对象,实验过程中所进行的教学内容为跨越式跳高,实验变量为两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实验时间为期两个半月,这期间一共有20次课的教学实验课。在实验结束后,得出的结果是: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实验组在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指标上,肺活量、立定跳、50米跑等身体机能指标上,体育课态度、体育知识的了解度、身心愉悦度以及与人沟通上均不同程度的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友伴群体组织形式 高中 体育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96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绪论10-12
  • 1.1 问题提出10
  • 1.2 研究的意义有目的10-12
  • 2 文献综述12-16
  • 2.1 相关概念界定12-14
  • 2.1.1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界定12-13
  • 2.1.2 友伴群体的概念界定13-14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
  • 2.2.1 国外研究现状14
  • 2.2.2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6-19
  • 3.1 研究对象16
  • 3.2 研究方法16-19
  • 3.2.1 文献资料法16
  • 3.2.2 问卷调查法16-18
  • 3.2.3 专家访谈法18
  • 3.2.4 数理统计法18
  • 3.2.5 实验法18
  • 3.2.6 逻辑分析法18-19
  • 4 实验设计19-22
  • 4.1 实验理念19
  • 4.2 实验目的19
  • 4.3 实验内容19
  • 4.4 干扰变量分析19-22
  • 5 实验实施22-27
  • 5.1 实验前两组差异性检验22-24
  • 5.1.1 两组学生的具体基本情况基本一致22
  • 5.1.2 身体素质经差异性检验结果基本一致22-24
  • 5.2 实验中实施两组不同的教学模式24
  • 5.2.1 对照组实行常规教学方式24
  • 5.2.2 实验组实行友伴群体教学方式,24
  • 5.3 具体实验课程设计24-25
  • 5.3.1 调查友伴群体的分类24-25
  • 5.3.2 友伴群体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组方法25
  • 5.4 教学实验过程25-27
  • 6 实验结果与分析27-37
  • 6.1 试验后身体素质对比27-31
  • 6.1.1 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对比分析27-30
  • 6.1.2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对比与分析30-31
  • 6.2 运动技能对比31-32
  • 6.3 采用友伴群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效果分析32-37
  • 6.3.1 实验组的学生对成功体育教学模式的认同度高33-34
  • 6.3.2 实验组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34
  • 6.3.3 实验组的学生在自评中认为获得良好学习效果34-37
  • 7 结论及建议37-38
  • 7.1 结论37
  • 7.2 建议37-38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38-41
  • 附表 141-43
  • 附表 243-44
  • 附表 344-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万立江;;提高高校体育课分组教学及比赛的有效性[J];科技信息;2012年34期

2 陈志丹;;体育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5期

3 陈建中;;学生“友伴分组”教学策略的研究[J];体育教学;2009年09期

4 曹颖;王红梅;;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参与者的负面影响及规范建议[J];学理论;2008年18期

5 李明福 ,李小明;浅谈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2年11期

6 林小燕;体育课堂异质分组教学探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卢涛;;体育教学也要创设情景[J];教育导刊;2001年12期



本文编号:887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887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7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