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高中小说审美教育探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18:21

  本文关键词:高中小说审美教育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小说教学 审美教育 策略


【摘要】:小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广大学生读者的青睐,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被选入高中课本。但是,当前高中小说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迫于高考的压力,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考试的重点上,忽视对小说单元的教学,致使学生兴趣不高,小说教学效率低下。其实,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有利于实施审美教育。如果教师能够深入挖掘小说中的审美因素,通过小说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培养,将不啻为改进小说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针对高中小说教学的现状和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本论文以小说为研究对象,结合审美教育的相关理论,提出了“高中小说审美教育探究”这一课题,通过研究文献,总结实践经验,期望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高中小说教学的有效之路。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指出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梳理了审美教育的相关内容,并对高中小说审美教育的相关成果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是第一章,指出了高中小说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在小说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意义。第三部分是第二章,论证了高中小说实施审美教育的依据,主要从高中生的审美心理和小说中蕴含的美育因素两方面展开。第四部分即第三章为全文的重点,着力探讨在小说教学中如何具体实施审美教育。这部分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和开拓审美视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并佐以大量课堂教学例证,提出了高中小说审美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说教学 审美教育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9
  • 绪论9-16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10-11
  • 三、高中小说审美教育研究综述11-16
  • 第一章 高中小说审美教育的意义及现状分析16-21
  • 第一节 高中小说审美教育的意义16-18
  •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愉快教学16-17
  • 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培养创新能力17
  • 三、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情感17-18
  • 第二节 高中小说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8-21
  • 一、迫于高考的压力,,教师对小说教学不够重视18
  • 二、教师固化教学模式,缺乏审美创新意识18-19
  • 三、教师缺乏审美教育理念,审美素养不高19
  • 四、学生阅读积累不够,审美经验不足19-21
  • 第二章 高中小说审美教育的依据21-32
  • 第一节 高中生的心理特征21-26
  • 一、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21-23
  • 二、高中生审美心理结构23-24
  • 三、高中生阅读小说阅读审美心理特点24-26
  • 第二节 小说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分析26-32
  • 一、包罗万象的内容美26-27
  • 二、鲜活生动的形象美27-28
  • 三、景物独特的环境美28-29
  • 四、独具匠心的情节美29
  • 五、别具一格的语言美29-30
  • 六、隽永深刻的意蕴美30-32
  • 第三章 高中小说审美教育的实施32-43
  • 第一节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32-34
  • 一、创设情境,渲染氛围32-33
  • 二、精选亮点,找准审美切入点33-34
  • 第二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34-37
  • 一、根据人物描写进行合理想象34-35
  • 二、利用空白情节构建审美想象35-36
  • 三、拓展环境描写创造审美想象36-37
  • 第三节 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37-40
  • 一、补充背景,挖掘内涵37-38
  • 二、学会评点,掌握方法38-39
  • 三、再现图景,感悟体验39-40
  • 第四节 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40-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9
  • 后记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元富;谈小说文体分析的层次与价值[J];龙岩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2 皋于厚;小说戏剧化的两种形态[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孟文博;小说文体的变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敬文东;从本体论角度看小说[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卢世华,石昌渝;《汉书·艺文志》之“小说”的由来和观念实质[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04期

6 肖锋;从叙事作为修辞来看叙事与小说的关系[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7 邱昌员;论唐代豪侠小说与咏侠诗之互动关系[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8 龙钢华;小说含义及地位的嬗变[J];求索;2005年01期

9 温存超;;机智的构建:东西小说的结构技巧[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申载春;;影视时代的小说生产[J];甘肃高师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保昌;;小说文体:在1985年及其以后[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李国平;;论现代城市社会小说的新闻性[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施津菊;;一种新的小说体式的可能与探讨——兼论世纪之交中国文学语言的唯美表现[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4 祝敏青;;小说辞章编码与解码的界面[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5 张荣翼;;词·曲·小说——中国文学中边缘文体的中心化与知识分子的话语转型[A];东方丛刊(1995年第2辑 总第十二辑)[C];1995年

6 汪雨涛;;“新女性神话”的缔造——试论冰心五四时期小说创作[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董乃斌;;唐代诗歌散文的小说化倾向——小说文体孕育过程论之一[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

8 陶东风;;暴露叙述行为——中国先锋小说的文体特征及其文化意味(之一)[A];东方丛刊(1993年第4辑 总第七辑)[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陆梅;为当下小说创作把脉[N];文学报;2003年

2 王晓峰;小说精神与小小说文体现实[N];文艺报;2002年

3 徐则臣;小说的边界和故事的黄昏[N];文艺报;2013年

4 张学昕;近年农村小说的创作[N];文艺报;2001年

5 费振钟 姜广平;文学已进入到一种后小说时代[N];泰州日报;2010年

6 张浩文;新时期海南小说异军突起[N];海南日报;2008年

7 黄宇新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明清家将小说的“混类现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杨扬;《暗示》:一次失败的文体实验[N];文汇报;2002年

9 何弘;小小说文体流变考[N];文艺报;2011年

10 陆贵山;小说文体研究的新成果[N];文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喜田;论转型期小说“人”的发现[D];复旦大学;2005年

2 朱洁;儒家视阈中的越南汉文小说[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孙国亮;小说日常话语的叙述表征[D];上海大学;2007年

4 谢雪花;困顿与寻找[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斌;意义与结构[D];暨南大学;2003年

6 朱美禄;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D];四川大学;2007年

7 荆亚平;立于人类精神深层的缪斯之舞[D];浙江大学;2005年

8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静宇;王蒙小说与苏俄文学[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艳;高中小说审美教学探究[D];宁夏师范学院;2015年

2 林辉;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新时期少数民族小说主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游勇华;细读法在高中小说教学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兰汪;小说“可能”的言说叩问[D];南昌大学;2015年

5 刘镇伟;苦难大地的诗意呈现[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胡佳;小说前景化语言的翻译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7 魏雨航;帝王题材小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8 金俐伶;高中小说审美教育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何艳艳;论小说的空白艺术[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10 温玉林;文化转型与五四小说的参与[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25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925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0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