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教育教学改革
本文关键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教育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论文发表 > 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教育教学改革
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教育教学改革
发布日期: 2015-01-09 发布:
2014年26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加全面、系统,这与我国的教育水平密切相关。特别是初中的教育,作为在整个的教育体系中无论是承上还是启下都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素质教育的层面,将初中教育作为探究的重点,并提出相应的教改策略。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初中教育 教学改革
中学教育是人才塑造的重要阶段,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身心养成。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的初中教育并没有完全符合时代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教学改革有着深刻的意义。[1]
一、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就是针对学生的发展现状以及在今后的前进空间进行相对精准的、不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后,运用教育、环境氛围等因素对于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将有利用价值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同时完善其精神修养。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素质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能有所提升。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代社会,寻求途径提升初中生的质素已经被相关的教育单位摆在重要的位置,而这也是初中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契机。
二、初中素质教育的弊病
(一)理念滞后
身处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之中,初中的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其主要显现在三个部分:
1.课本内容老化
目前的初中课本知识和观念比较的落后,没有与时俱进的内容,在创新这一部分没有突破;
2.教师和学生缺乏沟通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思维方式影响,部分的老师还是把自己看做课堂的主体,没有和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一味的概述知识点,忽略了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这一重要信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求知意识,不能一直在进行灌输式的教学;
3.学习空间封闭
多半的初中工作人员都只关注到学校里面的教育对学生的作用,没有和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结合到一起,这样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学习空间,极大的压抑了学生本身的成长。
(二)教学手段滞后
从前的教学手段都是将课堂的内容作为整节课要理顺的思路,没有额外的辅助方式,缺乏互动讨论的教学是不全面的,也不会是高效的,长时间这样进行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意识以及合作能力都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此外,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过程中,出于应试的考虑,多数老师只是着眼于教学大纲里面的既定内容,没有多做课外的延伸和拓展,学生理解知识也就只是为了考试,不够全面深刻。同时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关注考试的科目,所以对其他科目的时间进行缩短甚至停课,学生没有放松身心的音乐、也缺乏美术陶冶,综合能力明显不足。
三、教学改革策略
(一)教学理念积极化
如果想要在教学改革中有好的发展,一定要从观念上进行突破。首先一定是老师摆正自己在教学中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即学生才是教学中心,要时时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实践能力;还有就是转换以概述知识为主的教学观,要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高创新意识,积极的面对学习的过程。
(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环境、和谐的氛围以及浓郁的校园文化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一旦老师与学生拥有了有益于综合教育的教学环境,初中的教学改革才能有发挥空间,有所成效。至于具体的校园文化氛围,就是在教学硬件以及软实力都要进行投入,校容和校貌、教学设备、规章制度、校风建设、价值观等等,都要抓起来。
(三)教学模式突破
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不是单一为了应对考试,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的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初中是思维模式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一定要利用这段时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受益终身的教学培养。可以从两部分做突破,一是重视网络资源的有效运用,随着时代发展,教学的资源不再是单一的课本、习题册,而是更多地依靠高科技、新型的媒体设备,一些课本里面的知识由于内容陈旧已经没有无法适应现在的社会需求,适应学生的求知需要。而与之相关的很多内容通过网络平台都可以找到,教师可以多尝试一些视频资源也可以采用播放演讲等方式进行课程讲解,这样能够激起学生的兴奋意识,愿意跟随教师的节奏,这样课堂氛围良好,效果自然也会满意。二是因材施教,针对学生间的差异性、学习能力以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行课程的细化,不能单一教学模式,要划出层次:基础-延伸-自主探索,充分将教材中的内容吃透,最后能让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所领会到的知识,而不是仅仅依靠“喂食”。[2]
(四)提升师资实力
教师在教学进程中起着指引和组织的重要意义,教师教学理解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打造具有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才能保障教学改革的稳健落实。学校的教师如果有家庭困难的,学校一定要协助解决,譬如工资的调整或者其他福利待遇,教师在没有后顾之忧的心态下,才能全情投入。因为都是相互的,教师精神饱满学生自然也会被带动,同时要多制造机会鼓励青年教师进行进修学习不断提升教学品质,年轻的教师学习新的知识相对比较快,而且还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再讲解给学生,这样最新鲜的元素融合进课堂,一定会为教学增色许多。同时让一些年长的老教师学习新的教学资源和教辅手段,通过学习新的教学手段,让老教师能够适应现代课堂的需求也不至于被时代淘汰。除此之外还要对全校的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这样避免了一些教师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心理。及时发现问题以此保证教学最优化。[3]
(五)健全教学评估体系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的教学改革要想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勇敢的突破以考试为最终目的的教学观,不能把成绩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要综合德智体美劳全面进行考量,要做到客观综合的评估。[4]
结语:
素质教育是在不断的探索、落实以及改革中前进的,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其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的特征。初中教育无论是对于基本的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时代所需,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何绍勇.打造初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高端平台[J].教育科学论坛,2012(06).
[2]王旭彤.找寻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再提升的最佳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3(02).
[3]姜喜平.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教育改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4).
[4]肖瑶.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教师绩效考核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本文关键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教育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3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93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