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陶瓷艺术在当地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本文关键词:醴陵陶瓷艺术在当地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重点和亮点,地方课程资源作为国家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初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可使人类共享社会的文化资源。美术课程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陶瓷文化作为人类文化传承最早、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资源和文化财富,是当代美术教育中迫切需要传承的文化之一。湖南醴陵作为我国五大陶瓷出口地之一,其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何适当地将当地丰富的陶瓷资源引入美术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是当前美术校本课程创新的新方向。这需要广大学校管理者及美术教师积极开发利用所在地区的陶瓷资源,把这些资源升华变为切实可用的学校校本课程。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本文以醴陵陶瓷为当地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从而对醴陵市本土美术资源进行整理和概述,对醴陵陶瓷艺术特色及其开发价值进行客观分析,并通过对当地学生、当地美术教师和当地实际情况的调查、访问,以详实的数据论证了开发醴陵陶瓷艺术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对醴陵陶瓷校本课程开发的教育价值、教学目标、课程模块设计、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评价做出了较为完整的设想,最后尝试设计了课外调查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三个教学活动案例。通过实践研究如何将醴陵陶瓷资源转化为学校艺术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校本课程,力求促进学校艺术素质教育的改革,培养学生传承和珍惜醴陵陶瓷文化的意识,以达到美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双赢。
【关键词】:校本课程 美术课程 醴陵陶瓷 开发和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95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1.3 研究现状10-12
- 1.4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12-13
- 1.4.1 研究重点、难点12
- 1.4.2 研究的创新点12-13
- 1.5 研究方法13-15
- 第二章 醴陵陶瓷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15-27
- 2.1 醴陵市本土美术资源分析15-18
- 2.1.1 醴陵市本土文化美术教学资源分析15-17
- 2.1.2 醴陵陶瓷的艺术特色及其开发价值17-18
- 2.2 醴陵陶瓷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分析18-27
- 2.2.1 醴陵市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18
- 2.2.2 当地初中开发醴陵陶瓷校本课程的物质条件分析18-20
- 2.2.3 当地初中开发醴陵陶瓷校本课程的人文条件分析20-27
- 第三章 醴陵陶瓷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27-39
- 3.1 醴陵陶瓷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教育价值27-28
- 3.2 醴陵陶瓷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目标28
- 3.3 醴陵陶瓷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模块设计28-37
- 3.4 醴陵陶瓷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评价37-39
- 第四章 醴陵陶瓷艺术校本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39-53
- 4.1 课程教学活动设计39-51
- 4.1.1 案例一走进瓷都醴陵——课外活动构思39-43
- 4.1.2 案例二泥土的生命——课堂实践构思43-46
- 4.1.3 案例三彩笔绘新瓷——实践活动构思46-51
- 4.2 课程反思与总结51-53
- 第五章 结束语53-55
- 参考文献55-57
- 致谢57-59
- 附录A59-61
- 附录B61-63
- 附录C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刚平,王策鸿;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及其意义[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背景、进展及现状[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3 丁钢;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J];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4 曾庆伟,刘志;试论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困难和对策[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05期
5 吴惠青,郑和;个性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2期
6 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观点和理念[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0期
7 阳泽,刘电芝;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模式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03期
8 吴刚平;“新课程运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此消彼长及其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9 陆玉团;校本课程开发管窥[J];基础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10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基本框架[J];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辉;;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带来的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2 罗桂生;;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校长素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3 吴明辉;;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角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贺亚丽;张瑞瑶;;校本课程开发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5 袁才方;;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范式的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姜绍强;;山区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7 郑卫中;;试论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8 吕晓燕;;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和方法——例析课时校本课程“食品保存巧方法”的开发[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李保平;;2013年全国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成果现场会暨全国第三届小学和谐杯“我的模式我的课”高效教学模式博览会在河南济源邵原实小成功举行[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C];2013年
10 贺亚丽;张瑞瑶;;上海师大附中附属龙华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中期研究第一轮研究与实践工作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东师范大学 崔允o7;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共识[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郭颖新;走出校本课程开发的误区[N];四平日报;2007年
3 广东教育学院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胡继飞;找寻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则与范式[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王斌华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系教授;厘清校本课程开发的六大误解[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单江新;浅谈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的发展[N];伊犁日报(汉);2010年
6 拉萨市实验小学老师 阿旺曲珍;浅论校本课程开发[N];西藏日报(汉);2011年
7 吴刚平;背景:关于校本课程开发[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部主任 张們;校本课程开发三问[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张鹤银;走出校本课程开发的误区[N];中国教师报;2005年
10 记者 王秀娟;城关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有声有色[N];铜川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正学;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金华;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景怡光;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周长虹;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吴运明;试论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建龙;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评析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金芳;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立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波;昆明市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许黄裳;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路明;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36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936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