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干预
本文关键词:国外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干预
【摘要】:当前,智力落后儿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干预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国内关于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干预研究还较为薄弱,亟待进一步加强。本文着重介绍和评述了国外比较有名的三个关于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干预方案,分别是艾塔德感官训练方案、卡罗来纳初学者方案、工具性强化方案。这些方案效果显著、可操作性强,对国内从事智力落后儿童工作的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儿童发展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智力落后 儿童 教育干预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学习障碍儿童认知效率发展的心理机制及其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11YJC880171
【分类号】:G764
【正文快照】: 根据美国智力与发展障碍协会2002年的标准,智力落后被定义为,个体在〗8岁以前在智力功能与适应行为这两个方面受到明显限制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障碍。国内学者对智力落后儿帝的研究已取得了诸多成果,尤其是在智力落后儿童的认知研究方而显得尤其突出,如智力落后儿童的感知觉、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祚山;智力落后儿童人格发展特征的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2 张福娟;弱智学校低年级学生语言能力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03期
3 祝新华;弱智儿童的行为矫正[J];心理科学;1994年01期
4 张福娟,刘春玲,,孔克勤;智力落后儿童人格特性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6年01期
5 王波;康荣心;;智力落后定义的百年演变[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06期
6 赵小红;;近30年大陆地区智力落后儿童的认知研究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祚山;听觉障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李祚山;智力落后儿童人格发展特征的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3 李晓庆;;弱智儿童语言障碍的诊断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4期
4 宋永恒;李艳;;对中重度智障儿童学校问题行为进行体育游戏干预的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25期
5 牛红丹;;影响智力落后儿童发展的主观因素[J];考试周刊;2008年05期
6 林盛杰;听觉障碍儿童人格特性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6期
7 王姣艳;;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对智力落后儿童人格教育的启示[J];学理论;2009年21期
8 王思阳;;智障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王琳琳;;社会学习理论下智障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J];绥化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孙圣涛;陶焱;杨月芳;;学前弱智儿童个别化教育的实验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凡林;;智障人士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佘凌;SK—克雷佩林心理测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莉莉;小学轻度弱智随班就读生家庭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丹蓉;辅读学校智力障碍学生与性有关问题行为的现状与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须芝燕;初中随班就读学生学校适应不良的干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黎志辉;智力落后儿童对道路交通常识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鹏飞;定向运动的特殊训练对中度智障成年人注意、记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6 张玲;上海市智障人士托养服务现状探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江琴娣;轻度弱智儿童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蒋骊;上海市辅读学校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黄艳华;听障儿童人际信任与个性特点的关系及其与正常儿童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晓庆;弱智儿童语言障碍与构音能力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祚山;试论智力落后儿童的家庭教育[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2 卿素兰,罗杰;用心象加工训练弱智儿童记忆与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唐惟煜,陈乐文,陈亚东;感知——肌能训练对弱智儿童心理因素的影响[J];山东教育科研;1994年05期
4 杜燕红;;儿童认知发展研究新进展[J];天中学刊;2005年06期
5 高晓彩,张富昌,李昕,刘治,郑子健;轻度弱智及边缘型儿童对颜色、形状的认知能力[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6 刘春玲,昝飞;智力落后定义的演变及其启示[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3期
7 姜敏;;在操作中发展弱智学生的思维能力[J];现代特殊教育;2001年07期
8 高亚兵;弱智儿童识记材料的组织特点及训练的实验研究(一)[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年02期
9 李祚山,孔克勤;关于听觉障碍儿童人格的一项研究[J];心理科学;1997年06期
10 刘春玲;弱智儿童语言获得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勇刚,李红;同伴指导在智力落后者教育干预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3年12期
2 罗苏群;;智力落后儿童精细动作训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3 闫燕;汪斯斯;雷江华;;智力落后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12期
4 尹占军,陈宇;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5 陶德清;适应行为的基本理论及其测验[J];中国特殊教育;1999年02期
6 肖琳;张微;;全纳教育视角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学校干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3期
7 唐惟煜;;西方智力落后教育史(八)[J];现代特殊教育;1994年06期
8 韦小满;杨希洁;;功能性行为评估的特点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2期
9 张海丛;;PASS理论在智力落后研究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12期
10 ;介绍《智力落后儿童早期教育手册》[J];父母必读;199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非;;智力落后教育的历史分期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5)——中国基础教育史研究(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工读教育等)[C];2009年
2 吴逸欣;;智力落后研究的现况及展望[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3 周海霞;;齐心协力共同促进随班就读智力落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张海涛;;音乐体感活动矫治智力落后儿童情感障碍的个案实践[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二十周年会庆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宋秀娣;沈静芬;董瑞渊;王小兵;赵婉华;钟莎莉;凤锋;钱达仁;;弱智儿童心理缺陷补偿方法的探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6 罗丽芳;;亲子共读,点亮儿童心灵世界的灯[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7 郭学禹;范树成;;父爱与育儿[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8 曾汝弟;;发挥祖辈教育孙辈的优势[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9 张国臣;;第十四讲 正确把握儿童身心特点 科学实施家庭教育[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10 俞国良;曾盼盼;辛自强;罗晓路;;学习不良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的特点[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梦超;专家认为:父母能影响儿童阅读[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2 刘荫祥;我的儿童水墨画教学[N];美术报;2003年
3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刘翔平;如何训练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周国洪;评说儿童“学艺热”[N];法制日报;2000年
5 记者 张庆飞;“家庭教育干预行动”正式启动[N];长白山日报;2008年
6 管锡基;孩子教我“童眼”看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刘翔平;让家庭作业没有眼泪[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沈祖芸;上海实现适龄儿童入学“一个不少”[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陈福新;孩子过分依恋父母并非好事[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徐仲民;苏州盲聋哑儿童“一个都不能少”[N];中国财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雪莲;幼儿园智力落后儿童与普通儿童同伴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春;父母对3-7岁儿童的期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莉炜;基于儿童道德社会化的家庭教育功能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4 贾严宁;弱智儿童适应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自斌;陈鹤琴儿童家庭教育思想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胡春雁;家庭环境创建与儿童健全人格塑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红妹;江苏省培智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扬州大学;2009年
8 王倩;培智学校中智力落后学生学校适应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胡晓;初中生家长对子女情绪智力培养的教育干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曹婕琼;视觉障碍儿童辨音能力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02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002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