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之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之关系研究
【摘要】:本研究通过调查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和学校适应现状,对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的自我概念和学校适应现状进行分析,又通过深入分析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得出自我概念中的多个维度对学校适应有显著影响,并对学校适应有预测作用,为更好的促进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学校适应提供依据和支持。在研究工具上,本研究通过改编候雅龄、吴裕益的《国小儿童自我概念量表》和吴武典、庄明贞、黄玉贞编制的《学生在校生活适应问卷》适应状况部分,对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的自我概念和学校适应进行调查。本研究中的两个调查问卷经过信效度检验,修改后的《自我概念问卷》和《学生在校生活适应问卷》均有较好的信效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现状。第一,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不存在性别差异。第二,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存在城乡差异。第三,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在障碍程度方面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第四,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在父母职业上差异显著。第五,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在父母文化程度上存在差异。(2)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学校适应现状。第一,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学校适应在性别和障碍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第二,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学校适应存在城乡差异。第三,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学校适应总体在独生情况和父母文化程度上不存在差异。(3)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之间多个维度都存在显著相关,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所获得的自我概念分数越高,他们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适应总体方面就好。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之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概念中的学校自我、家庭自我和情绪自我三个维度能有效的预测学校适应。根据研究结果,研究者提供以下建议:第一,提供温暖家庭环境,促成良好家庭自我形成。第二,制定科学的个别化学校支持计划,开展活动帮组学生获得成功经验,建立自信,提升正向的学校自我评价。第三,发挥资源教室作用,开设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情绪管理课程。
【关键词】:智力障碍儿童 自我概念 学校适应 随班就读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64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8
- 1.1 研究背景11-14
- 1.1.1 研究背景和动机11-12
- 1.1.2 研究的意义12-13
- 1.1.3 核心概念的界定13-14
- 1.2 文献综述14-21
- 1.2.1 自我概念的研究概述14-18
- 1.2.2 智力障碍的定义和身心特质18-19
- 1.2.3 学校适应的研究19-20
- 1.2.4 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20-21
- 1.3 研究设计21-28
- 1.3.1 研究目的和内容21
- 1.3.2 研究方法21-22
- 1.3.3 研究流程22
- 1.3.4 研究对象22
- 1.3.5 正式施测对象22-23
- 1.3.6 施测过程23
- 1.3.7 数据处理工具23-24
- 1.3.8 研究工具24-28
- 2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现状调查研究28-36
- 2.1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之性别差异28-29
- 2.2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之家庭所在地差异29
- 2.3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之障碍程度差异29-30
- 2.4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之父母职业差异30-31
- 2.5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之父母文化程度差异31-36
- 3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学校适应现状调查研究36-41
- 3.1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学校适应之性别差异36
- 3.2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学校适应之家庭所在地差异36-37
- 3.3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学校适应之障碍程度差异37-38
- 3.4 独生情况与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学校适应之差异分析38-39
- 3.5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学校适应之父母文化程度差异39-41
- 4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分析41-47
- 4.1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41
- 4.2 自我概念总体水平高、低分组的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学校适应状况的差异研究41-42
- 4.3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对学校适应的定量关系分析42-47
- 4.3.1 自我概念各个维度对学校适应中学业适应的回归分析42-43
- 4.3.2 自我概念各个维度对学校适应中常规适应的回归分析43
- 4.3.3 自我概念各个维度对学校适应中师生关系的回归分析43-44
- 4.3.4 自我概念各个维度对学校适应中同伴关系的回归分析44
- 4.3.5 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44-45
- 4.3.6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之间作用机制路径模型图45-47
- 5 分析与讨论47-49
- 5.1 良好的自我概念能较好的影响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的学校适应47
- 5.2 有效预测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学校适应之自我概念分量表提取47-49
- 6 结论和建议49-54
- 6.1 结论49-51
- 6.1.1 改编的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的自我概念和学校适应问卷,,经过严格的信效度检验,符合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49
- 6.1.2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现状49-50
- 6.1.3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学校适应现状50-51
- 6.1.4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存在相关关系51
- 6.1.5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能有效的预测学校适应51
- 6.2 建议51-53
- 6.2.1 提供温暖家庭环境,促成良好家庭自我形成51-52
- 6.2.2 制定科学的个别化学校支持计划,开展活动帮组学生获得成功经验52
- 6.2.3 发挥资源教室作用,开设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情绪管理课程52-53
- 6.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53-54
- 6.3.1 研究的局限53
- 6.3.2 研究的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A: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问卷原版57-60
- 附录B: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调查问卷60-66
- 附录C: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调查问卷66-71
- 附录D: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71-72
- 致谢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晋,张进辅;国外学业自我概念研究进展[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郭成;何晓燕;张大均;;学业自我概念及其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3 沈静;姚本先;;西方学业自我概念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2期
4 凌宇;朱翠英;刘文俐;;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12期
5 赵必华;;国外自我概念结构与测量研究综述[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6 马冬梅;;西方学业自我概念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潘丹;;西方自我概念研究中的哲学基础[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熊恋;凌辉;叶玲;;青少年自我概念发展特点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9 姜金伟;姚梅林;;学业自我概念对技工学生学校投入的影响——群体内部认同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1期
10 刘娟;陈亮;纪林芹;王姝琼;张文新;;童年晚期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儿童的自我概念[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红梅;;高中生自我概念发展特点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詹启生;;自我概念的行动效应[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王莉莉;;自我概念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李德伟;;儿童能力与能力自我概念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5 林琳琳;何海波;;5-9岁儿童自传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其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胡维芳;;新疆维、汉族大学生自我概念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祝大鹏;;小学生整体自尊、身体自我概念及身体等级评定关系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李军素;陈小娜;黄辛隐;孙大强;;中美15岁中学生数学自我概念和数学焦虑的比较[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姜小日;郑雪;;青少年自我概念的清晰度与主观幸福感和健康人格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刘亚平;聂胜昀;马成;邢敏;冯翠仙;吕勇;;大学生外显与内隐性别自我概念的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孟维杰;文化影响自我概念的内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向前;组织形象与成员认同[N];中国质量报;2008年
3 中国儿童中心 陈学锋博士;认识自我[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福如海;别轻易对孩子说“你不行”[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5 萧兰;父母如何使子女更健康[N];山西科技报;2004年
6 杨莉 王卫民;高知人士,为何频出心理危机[N];科技日报;2009年
7 支友林;教育者要做一面好镜子[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陈念怡;你是孩子最好的情绪教练吗?[N];中国妇女报;2013年
9 卢泰宏 中山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象征消费思考[N];消费日报;2014年
10 郝健鸥;浅谈幼儿常规的养成[N];青岛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玉新;高中理科资优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琳琳;5-9岁儿童自传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其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2 苏晓荣;父母、班主任、同伴对不同阶段青少年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力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陆健;警官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卉;初中生自我概念、师生关系、教师期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于海明;大学生孤独感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关系[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鸿雁;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自我概念和个性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韩春红;教师评价风格及认可程度对幼儿自我概念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迎春;高中生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小妮;青少年依恋和自我概念、受欺负状况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魏晓娟;欺负卷入儿童的自我概念及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19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019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