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代际流动的民族差异
本文关键词:教育代际流动的民族差异
【摘要】:利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卷调查(2011年)"研究教育的代际传递与流动,并比较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异同。研究发现,总体上16—25岁群体教育程度受父母辈的影响相对于26岁及以上群体更小,因而具有更弱的代际传递性和更高的代际流动性。分民族来看,少数民族16—25岁群体的代际流动性要低于同年龄段的汉族群体,而少数民族26岁及以上群体的代际流动性要高于同年龄段的汉族群体。因而,在继续坚持已有教育政策大方向的基础上,应适当调整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增强少数民族青年一代的教育代际流动性。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关键词】: 教育 代际流动 少数民族 汉族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对于我国多民族状况来说,研究我国教育代际传递的民族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但是综合国内文献进展来看,对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还不多见。出现这一局面,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认为教育代际传递并不具备民族差异,二是受研究数据限制而缺乏实证研究。鉴于此,本文试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娟;赖德胜;泰瑞·史努莉;;什么因素阻碍了农村学生接受高中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年01期
2 常亚青;;中国居民绝对收入流动性与GDP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11期
3 邸玉娜;;代际流动、教育收益与机会平等——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J];经济科学;2014年01期
4 陈琳;Diana Cheung;;中国代际流动性:基于食品消费与收入视角的研究[J];南方经济;2014年03期
5 唐嘉梨;;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he Underdevelopment Western Rural Region of China[J];海外英语;2014年05期
6 洪兴建;;收入流动性测度方法述评[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奇明;中国农村教育机会不均等演进及其与收入分配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李少梅;政府主导下的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谭金梅;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2年
2 徐英;政府公共支出视野下的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冒敏娟;长沙市扩展教育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4 张杨微;上海城镇低保家庭教育投资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生;浅议终身教育及其体系[J];现代企业教育;2003年01期
2 郭少榕;福建少数民族女生教育发展问题探微[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高军慧;;浅谈中国女性教育[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4期
4 古丽那尔·强巴依娃;;浅谈新疆金三角地区少数民族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现状[J];新疆社科论坛;2008年06期
5 金沙;;敏感的“优才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01年04期
6 王子珍;杨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与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以云南为例[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20期
7 孙百才;;不同民族的教育收益:藏、回、汉族的比较[J];民族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8 黄艳梅;吴丹华;;南宁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午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年Z4期
9 本刊编辑部;;聆听您的心声,促进《家长》进步[J];家长;2008年Z1期
10 李炳俐;李善军;;淄博盲校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全免制度[J];现代特殊教育;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志红;;冲破家庭教育误区发挥“第一教育”作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2 刘全礼;;一例情绪行为异常儿童的异常表现及成因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旺堆;;对西藏“两基”攻坚与巩固工作的思考[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雷浚;;新农村建设,,教育应当先行[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荟;;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现状的考察与思考[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朱翼;刘广焱;武玉环;;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形式研究[A];2003年中国成人教育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丁丽红;;论农民受教育权的现状与政府保障[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石奇忠;;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少数民族职业教育[A];水家学研究(四)论文集[C];2004年
9 游清泉;周一文;;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发展与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闫秀丽;姜守旭;;浅谈我国大众化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措施[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廉军邋赵吉强 通讯员 杨树文 于军高;特色教育驶上快车道[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2 白双铭;我市33名残疾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N];陇东报;2007年
3 记者 李凯邋实习生 杨荃荃;提高残疾人接受教育水平[N];汕头日报;2007年
4 记者 陈晓东;宁夏3.3亿让近百万义务教育学生受益[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峨文;峨边政协关注民族教育[N];四川政协报;2007年
6 钟建伟;华侨子女回国就读可享受同等待遇[N];南宁日报;2008年
7 尹晓华;春季开学 孩子们都享受标准化[N];四川日报;2007年
8 刘飞邋矫畅 徐敏;兵团776名贫困残疾学生获资助[N];兵团日报(汉);2007年
9 乔兴成 吕霞;优先发展民族地区教育[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10 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 郎益夫;着眼现实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N];哈尔滨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婷;中国西部农村教育成本、收益与家庭教育决策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李忠斌;民族教育投资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少数民族家庭教育中文化资源整合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张春燕;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的教育公平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郭璇;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静;自主与强制[D];西南大学;2008年
5 裴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条例》法律实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吴寒斌;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与学生社会适应性及品德培养的关系[D];南昌大学;2006年
7 乔智;家庭背景与教育机会分配[D];复旦大学;2008年
8 何艳;云南省文山州跨境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初探—与越南的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牟方秀;民族地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10 谭玉林;西藏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86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086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