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教育政策:问题与建议
本文关键词:我国民族教育政策:问题与建议
【摘要】:独立性和封闭性是我国民族教育体系的一大特征,其不利于民族之间进行实质性的接触与交往,且强化了民族认同意识,由于缺少接触,它也是产生民族偏见的重要因素;独立的民族教育体系也导致双语教育质量低下,少数民族学生严重地偏向文科,文、理科专业结构失衡。构建包容开放的民族教育体系是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和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与措施。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2015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民族接触促进民族交往的机制研究”(2015A-014)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问题,在《共同纲领》《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等法律法规当中明确了民族教育的重要地位、方针和战略。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我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玲;蒋伟;;民族地区教师“双语”培训亟待加强——藏、维民族聚居地区双语教学及教师双语培训调查报告[J];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泽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政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2 房彦兵;韩惠丽;;西部民族地区《常微分方程》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宁夏大学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3 阿里·阿里木江;;乌鲁木齐市汉族学前双语教师双语幼儿园情境下维吾尔语掌握及使用情况调查——以5所双语幼儿园为例[J];考试周刊;2014年03期
4 王坤;;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职后培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盛文龙;李丽;李佳孝;;我国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研究述评[J];文史博览(理论);2013年08期
6 李泽林;;我国民汉双语教师培训面临的困境与突围[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曾彬;;加强双语教育研究 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研究述评[J];中国民族教育;201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翠红;蒙古族学校教育中“避蒙趋汉”现象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全蓉;甘孜藏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师职后培训的本土化问题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连晓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王燕;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晓琴;甘南地区藏汉双语教师培训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胡定娟;中小学双语教师职业培训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许文俊;藏汉双语教学现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古丽斯坦·艾尼娃;南疆地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现状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8 闫晓靓;新疆中小学美术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9 孙新格;藏汉双语教师培训实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包晓玉;东乡县小学汉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及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庆;;对我国民族教育功能的认识[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王维;;论新世纪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王维;;试析近年来我国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吴月刚;丁永为;;促进教育公平 推动民族教育科学发展——从“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看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J];中国民族教育;2008年04期
5 陈立鹏;刘燕青;郝晓明;孔伟;;我国民族教育政策30年[J];中国民族教育;2008年11期
6 彭泽平;靳玉乐;;正确的决策是我国民族教育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保证——从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看60年来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J];中国民族教育;2009年09期
7 钟慧笑;;凝心聚力 共谱新篇——我国民族教育“十一五”发展综述[J];中国民族教育;2010年12期
8 王鉴;;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三题[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06期
9 陈yN鸿;;我国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年03期
10 郑阳;;关于“和而不同”思想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学敏;冯太学;;我国民族教育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兆t,
本文编号:1180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180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