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趋向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行为手段——兼论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模式
本文选题:模式 + 西藏 ; 参考:《民族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摘要】:高等教育现代化模式,既是一种手段化的行为趋向,又是模范化了的活动方式。模式由于揭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方法、措施、途径等,因而为人们趋向教育现代化目标的行为提供了一般的手段。本文阐述了高等教育现代化模式的内涵、类型,对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模式作了深入分析,并概括为后发外生型、目标发展型、政府推动型、双重任务型、重心偏低型和切入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型等6种模式。
[Abstract]:Mode of modern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trend is not only a means of behavior, and is a model of activity. Due to reveal the method model, achieve the goal of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measures, ways, provides a general means thus tends to the goal of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for the people's behavior.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mode of modern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ype of Tibet higher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model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s a latecomer, the goals of the development, government driven, dual task type, low center of gravity and starting the modern education concept type 6 modes.
【作者单位】: 西藏民族学院教育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推进路径研究”(项目编号:DIA130300)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G7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增俊;教育现代化与面向21世纪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J];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夏威;信息化与成人教育管理[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刘杏端,渠晓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魏名国,周志俊;体育教学艺术价值论[J];安徽体育科技;1999年02期
4 朱砚;;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6期
5 钟祖荣;;首都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培训的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杨雅文,刘振天;教育学:无“教”抑或无“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苟泽志;杨鹏;苟淑娟;;信息技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影响[J];保山师专学报;2009年02期
8 周爱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与使命[J];才智;2009年18期
9 叶淑敏;;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成才之路;2010年17期
10 朱春花;试论全面发展与整体改革[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孙广勇;;教育史料的搜集、整理、鉴别与运用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王剑;周谷平;;陈鹤琴教育实验思想与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李才栋;;关于中国书院史研究的对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曾继耘;;科学主义思潮影响西方教育实验发展的历史分析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赵军;;西方教育哲学是如何讲述的——历史的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晓辉;教学空白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方家峰;中国近代高等工业教育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11年
5 张成涛;职业美育的价值及其实现初论[D];天津大学;2011年
6 徐建星;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周霖;教育理论思维与教育理论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成科;生成论哲学视阈中的现实教育“道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奇娟;梁漱溟“内圣外王”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森林;中职生厌学问题与应对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旭坤;在古代诗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桂莲;论珠海市教育现代化的挑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11年
4 潘义辉;梁漱溟内生型教育现代化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韦文娟;关于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于娜;幼儿园班级生活中的儿童形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江继生;揭阳市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睿;娄底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D];湘潭大学;2011年
9 赵建霞;侗族大歌浸润下的儿童成长场域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谭林春;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学校生存状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增俊;试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任务主要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晓春;网络时代的远程学习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2 王世枚;民族院校中教师教育模式探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王建坤;浅谈改革职工技能培训模式[J];国外油田工程;2003年09期
4 涂文琪;论远程高等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J];科技创业月刊;2003年05期
5 王惠生;农业科技培训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18期
6 万朴,李众立,王基生,钟文桥;西南工学院实施“中国西部远程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06期
7 徐建明;函授教学质量管理模式探索[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8 王鉴;论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模式[J];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01期
9 冯洁,刘尧;现代企业职工教育管理评估方法研究[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10 殷永昌;刍议电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卫东;;北京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研究[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叶晓斌;;新时期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学的实践与探索[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房灵敏;;从西藏的特殊性谈西藏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与创新[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多杰;郑文礼;;西藏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现实思考[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徐宁;郭念峰;;构建特色模式的成人高等教育[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4年优秀论文参评论文集[C];2004年
6 ;立足科教 振兴西营[A];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7 李锦华;;关于社区家庭卫生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考[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8 高占海;;浅谈普通高校开展自考助学的意义和作用[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9 高惠蓉;单中惠;;男女同校教育大环境下的美国女子学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傅浩;;浅论MES法在职工继续教育工作中的应用[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狄方耀 陈敦山;西藏民族学院扎实工作 以评促建[N];西藏日报;2006年
2 ;北邮与西藏电信联手 网络教育将进驻西藏[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3 记者 韩勉;西藏民族学院积极准备迎接教育部本科评估[N];西藏日报;2006年
4 记者 韩勉 通讯员 马宁;西藏民族学院接受教育部教学工作评估[N];西藏日报;2006年
5 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尹代国 本报通讯员 闵宣;改革创新促发展 “十五”建设铸辉煌[N];西藏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张华微;“宁夏模式”成农村远程教育样本[N];通信信息报;2005年
7 通讯员 潘爱军 邓建东;沐阳搭起新农民培训平台[N];江苏科技报;2007年
8 新华社记者 巫奕龙;西藏建立农牧区职教体系[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9 蒋夫尔;找准定位发展民族地区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赵广飞;将皖北厚谊带回雪域高原[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洋;中国农村社区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陈遇春;21世纪初中国农民职业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磊;终身教育背景下社区教育模式选择[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2 李海华;多元化农业推广教育模式的构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陈林;基层电大现代远程教育辍学情况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韩媛媛;苏中地区听力残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5 马仁海;湖北省特殊学校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胡兵;基于双主教学设计理论的企业培训课程开发与实践[D];湖南大学;2008年
7 赵海涵;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李坤梅;西部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王永辉;信息化时代的社区学习及模式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金莲;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D];内蒙古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49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749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