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班级特点分析与管理探索
发布时间:2021-02-24 06:33
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通常是农业生产经营或某一方面的专家、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和管理者,但由于其班级组成结构的复杂性、需求的多样性,给班级管理带来挑战。通过系统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学历班级的分布特点,对班级管理进行总结和实践探索,旨在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才培养和班级管理带来有意义、有价值的参考。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2020,48(24)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农庄1711班学生年龄分布
从新型职业农民班级的职业分布情况来看,涉农职业比例占班级总人数的52%,非农比例占48%,两者几乎均等(图3)。这一比例可以反映出北京农业的发展现状,即北京具有“大城市小农业”“小农业、大功能”“大京郊小城区”的区域经济社会特点,都市农业已经基本脱离传统农业结构,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因此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事务管理的从业者只占所有从业者的一半左右,而另一半从业者向二、三产转移。在涉农职业中,都市农业生产经营者、农技员和村“两委干部”人数比例分别为班级总人数的18%、18%和16%,几乎均等,这三部分涉农人才成为目前北京都市农业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重任和北京农村高效治理的成败关键。非农职业中,涉及体育、媒体、交通、医院、建筑、商贸和房地产等诸多行业。学生职业的复杂性对人才培养和班级管理都带来巨大挑战。由于知识、技能需求不一、众口难调,普适性课程满足不了学生专业性需要,而专业性课程又必然导致部分同学需求性不强的问题。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班级出勤率波动性大,给班级管理带来难度。2 新型职业农民班级管理研究与实践探索
从图2可以看出,农庄1711班级的学生地域分布呈现聚集性特点,北京市共有16个区,但学生只来自5个远郊区,其中房山区学生人数为最多,占比为47.5%,其次为怀柔区和门头沟区,占比分别为29.5%和19.7%。最少的是密云区和昌平区,均只有1人,占比均为1.6%。学生的地域分布特点充分体现出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特点:在北京地区,只有房山、怀柔、门头沟等远郊区才有休闲农庄、农家乐的都市农业形式,从业者居多,但他们学历普通不高,因此,有很强的学历提升和实际生产指导需要,所以,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均来自这些远郊区。就农庄1711班而言,远郊区中房山区学生最多,这与学校学生来源的整体趋势是一致的,一个原因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模式是“半学半农、农学交替”,这些学生平时除了上学以外,还要进行农业生产,因此,他们选择“就近、就地”入学,接受教育,而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地处房山长阳镇,他们入学驾车在1 h左右,能充分满足他们既学习又劳动的需要。另一原因是,学院有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农村人才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安排招生比例时,会给予离学院较近的区域更多的招生名额,这一安排也符合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就近、就地”入学的指导政策。新型职业农民班级学生地域分布呈现的聚集性特点,对于班级管理来说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学生的来源都比较集中,同一区域学生一般都相互认识、有所联系,学院下达的各种通知,能比较快地传送到学生手中;来校集中学习时,同一区域的学生能相互搭车、结伴而行,节约了交通成本;学习中能相互提醒,互帮互助。弊端的方面是:一旦学校制度不严,学生不出勤上课等也能通过,则同一区域的学生往往会相互效仿,导致缺勤现象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反而增加班级管理难度。因此,班级的正向引导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编号:3048946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2020,48(24)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农庄1711班学生年龄分布
从新型职业农民班级的职业分布情况来看,涉农职业比例占班级总人数的52%,非农比例占48%,两者几乎均等(图3)。这一比例可以反映出北京农业的发展现状,即北京具有“大城市小农业”“小农业、大功能”“大京郊小城区”的区域经济社会特点,都市农业已经基本脱离传统农业结构,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因此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事务管理的从业者只占所有从业者的一半左右,而另一半从业者向二、三产转移。在涉农职业中,都市农业生产经营者、农技员和村“两委干部”人数比例分别为班级总人数的18%、18%和16%,几乎均等,这三部分涉农人才成为目前北京都市农业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重任和北京农村高效治理的成败关键。非农职业中,涉及体育、媒体、交通、医院、建筑、商贸和房地产等诸多行业。学生职业的复杂性对人才培养和班级管理都带来巨大挑战。由于知识、技能需求不一、众口难调,普适性课程满足不了学生专业性需要,而专业性课程又必然导致部分同学需求性不强的问题。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班级出勤率波动性大,给班级管理带来难度。2 新型职业农民班级管理研究与实践探索
从图2可以看出,农庄1711班级的学生地域分布呈现聚集性特点,北京市共有16个区,但学生只来自5个远郊区,其中房山区学生人数为最多,占比为47.5%,其次为怀柔区和门头沟区,占比分别为29.5%和19.7%。最少的是密云区和昌平区,均只有1人,占比均为1.6%。学生的地域分布特点充分体现出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特点:在北京地区,只有房山、怀柔、门头沟等远郊区才有休闲农庄、农家乐的都市农业形式,从业者居多,但他们学历普通不高,因此,有很强的学历提升和实际生产指导需要,所以,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均来自这些远郊区。就农庄1711班而言,远郊区中房山区学生最多,这与学校学生来源的整体趋势是一致的,一个原因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模式是“半学半农、农学交替”,这些学生平时除了上学以外,还要进行农业生产,因此,他们选择“就近、就地”入学,接受教育,而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地处房山长阳镇,他们入学驾车在1 h左右,能充分满足他们既学习又劳动的需要。另一原因是,学院有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农村人才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安排招生比例时,会给予离学院较近的区域更多的招生名额,这一安排也符合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就近、就地”入学的指导政策。新型职业农民班级学生地域分布呈现的聚集性特点,对于班级管理来说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学生的来源都比较集中,同一区域学生一般都相互认识、有所联系,学院下达的各种通知,能比较快地传送到学生手中;来校集中学习时,同一区域的学生能相互搭车、结伴而行,节约了交通成本;学习中能相互提醒,互帮互助。弊端的方面是:一旦学校制度不严,学生不出勤上课等也能通过,则同一区域的学生往往会相互效仿,导致缺勤现象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反而增加班级管理难度。因此,班级的正向引导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编号:3048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048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