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地区学习化课程及其建构
发布时间:2021-05-12 14:17
人类学习本性的解蔽与张扬催生了学习化课程。文化哲学视域下的课程理解,推动教授化课程向学习化课程的转向。学习化课程一经发轫便冲击着中国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产生了学习化课程与民族文化如何整合的新问题。学习化课程与民族文化皆需要保持开放态势,通过不断吸纳与整合实现自身发展,实现二者的融合共生。为此,建构民族经验中心课程、民族学生中心课程与民族活动中心课程是民族地区学习化课程的现实路径。
【文章来源】:江苏高教.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民族地区学习化课程及其意蕴
二、学习化课程与民族文化的砥砺融合
(一) 开放与对话:学习化课程与民族文化的双向吸纳
(二) 整合与通达:学习化课程与民族文化的砥砺共生
三、民族地区学习化课程建构的现实路径
(一) 民族经验中心课程建构
(二) 民族学生中心课程建构
(三) 民族活动中心课程建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教学经验、教学知识与教学智慧的关系[J]. 李晓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2]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内涵解读与功能探析[J]. 马志颖. 教育评论. 2012(01)
[3]珍视乡土知识 传承民族文化——“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综述[J]. 海路,巴战龙,李红婷.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4]学习化课程刍论:文化哲学的观点[J]. 黄甫全.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04)
[5]终身学习全球发展战略[J]. 熊澄宇. 中国远程教育. 2003(16)
本文编号:3183565
【文章来源】:江苏高教.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民族地区学习化课程及其意蕴
二、学习化课程与民族文化的砥砺融合
(一) 开放与对话:学习化课程与民族文化的双向吸纳
(二) 整合与通达:学习化课程与民族文化的砥砺共生
三、民族地区学习化课程建构的现实路径
(一) 民族经验中心课程建构
(二) 民族学生中心课程建构
(三) 民族活动中心课程建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教学经验、教学知识与教学智慧的关系[J]. 李晓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2]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内涵解读与功能探析[J]. 马志颖. 教育评论. 2012(01)
[3]珍视乡土知识 传承民族文化——“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综述[J]. 海路,巴战龙,李红婷.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4]学习化课程刍论:文化哲学的观点[J]. 黄甫全.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04)
[5]终身学习全球发展战略[J]. 熊澄宇. 中国远程教育. 2003(16)
本文编号:3183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183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