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汉双语教师专业素养框架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1 22:42
提升民汉双语教师专业素养是提升我国双语教育质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双语教师在素养结构上具有比普通教师更加复杂的特点与要求。本研究以专业素养为切入点,在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框架与课语整合式学习理论分析框架下,首先系统设计了民汉双语教师专业素养框架结构,其次对素养结构各个要素进行梳理和建构,据此勾勒出民汉双语教师"三圈层、多交叉"的,融汇教师素养、知识与技能等多维度、多层面立体交叉的框架结构。研究认为,我国民汉双语教师应该融汇三大发展领域,即语言学、学科专业、教育学;三大发展维度,即专业情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大发展阶段,即基础素养、核心素养与拓展素养。这一框架不仅能为民汉双语教学建立一种愿景,即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同时关涉文化、语言与学科知识;还能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在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中所蕴含的文化体系、语言体系与知识体系;更能为我国民汉双语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遴选及职后培养提供参照依据。
【文章来源】:民族教育研究. 2019,3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素养框架的设计
三、素养框架各要素的建构
(一) 素养的领域
1. 学科教育学领域
2. 语言学领域
3. 学科专业领域
(二) 素养的维度
1. 双语教育专业情怀
2. 双语教育知识
(1) 双语学科知识
(2) 双语教育学知识
(3) 双语教育能力
(三) 素养的层级
1. 基础素养
2. 核心素养
3. 拓展素养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课语整合式学习:融汇语言与文化的民汉双语教育新理念[J]. 张诗雅,马少云. 中国民族教育. 2018(06)
[2]新疆“民汉兼通”双语教育目标的缘起与发展、困境与对策[J]. 朱江华,郝瑜,栗洪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02)
[3]新疆双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思考[J]. 刘军.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4]欧洲双语教师能力结构解析[J]. 王瑜,刘妍. 民族教育研究. 2015(05)
[5]新疆双语教师任职标准构建探究[J]. 王海福,陈红曼,刘健. 民族教育研究. 2015(04)
[6]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文化素养——论课语整合式学习教师的专业发展[J]. 陈思宇,黄甫全. 教育发展研究. 2014(06)
[7]文化理解型反思性实践者:双语教师的角色分析[J]. 程良宏. 全球教育展望. 2013(10)
[8]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J]. 王鉴,黄维海. 民族教育研究. 2008(05)
本文编号:3210297
【文章来源】:民族教育研究. 2019,3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素养框架的设计
三、素养框架各要素的建构
(一) 素养的领域
1. 学科教育学领域
2. 语言学领域
3. 学科专业领域
(二) 素养的维度
1. 双语教育专业情怀
2. 双语教育知识
(1) 双语学科知识
(2) 双语教育学知识
(3) 双语教育能力
(三) 素养的层级
1. 基础素养
2. 核心素养
3. 拓展素养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课语整合式学习:融汇语言与文化的民汉双语教育新理念[J]. 张诗雅,马少云. 中国民族教育. 2018(06)
[2]新疆“民汉兼通”双语教育目标的缘起与发展、困境与对策[J]. 朱江华,郝瑜,栗洪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02)
[3]新疆双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思考[J]. 刘军.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4]欧洲双语教师能力结构解析[J]. 王瑜,刘妍. 民族教育研究. 2015(05)
[5]新疆双语教师任职标准构建探究[J]. 王海福,陈红曼,刘健. 民族教育研究. 2015(04)
[6]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文化素养——论课语整合式学习教师的专业发展[J]. 陈思宇,黄甫全. 教育发展研究. 2014(06)
[7]文化理解型反思性实践者:双语教师的角色分析[J]. 程良宏. 全球教育展望. 2013(10)
[8]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J]. 王鉴,黄维海. 民族教育研究. 2008(05)
本文编号:3210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210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