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语言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4 19:07
我国自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被重视。我国学者钟启泉先生曾指出,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重在课堂教学,教师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藏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发展也受其影响,因此藏区教师教学能力相对薄弱,更应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研究选取西藏、云南、青海、甘肃的六节藏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录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课堂实录分析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法,对这六节课进行课堂实录分析,得到藏区教师的语言分布情况,从而对藏区教师语言的改善提供建议。本文的研究过程如下:第一阶段:文献研究。在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界定本文的相关概念,明晰研究背景,通过梳理文献,确定符合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第二阶段:研究设计。确定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框架,进行研究过程设计。第三阶段:案例分析。使用NVivo11软件,按照上一阶段设计的过程对课堂教学实录进行编码,从各语言类型所占相对时间、各语言类型分布情况和课堂实录文本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结论。第四阶段:总结反思。总结出藏区小学数学教师语言特点、给出一般性建议。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同...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4-2?T1教师语言课堂编码密度??T1教师的语言类型特点:反馈性语言、过渡性语言、激励性语言分散,提问性语言??-
图4-3?T2教师语言课堂编码密度??T2教师的语言类型特点:反馈性语言和命令性语言分布分散,过渡性语言和启发性??语言较少,无激励性语言。结合图4-3,对于T2教师而言,陈述性语言在整节课堂中分??布均匀,在课程各个环节均有出现。反馈性语言分布相对分散,并且反馈性语言的编码??长度较短,说明该教师的反馈性语言以短句为主。过渡性语言共出现4次,均出现在知??识点的过渡阶段,语言相对较为简练。激励性语言编码密度为〇,可以发现该教师并未??出现对学生的激励。命令性语言分布相对较为分散,编码长度较长,说明该教师尽量避??免命令性语言出现的频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要精简语言,使命令性语言更加简??洁。整堂课启发性语言仅出现3处,并且位置较为集中,整堂课缺少启发性语言的合理??运用。建议该教师在启发性语言方面应予以改善。该教师的提问性语言编码分布均匀,??并且提问性语言编码长度适中
图4-4T3教师语言课堂编码密度??T3教师的语言类型特点:激励性语言和陈述性语言分布分散,启发性语言、过渡性??语言和反馈性语言运用合理。结合图4-4,对于T3教师而言,陈述性语言分布较为分散,??出现频次较少,多出现在课程中间。反馈性语言全文共出现11处,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完善,二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复述进而加以肯定的方式出现,??本课以参观动物学校作为实际情境引入,产生问题,进行反馈,因此会在课程引入环节??出现反馈性语言。过渡性语言全文出现较多,分布较为均匀,说明该教师具有良好运用??过渡性语言的意识。该教师激励性语言全文共出现10处,出现次数较少,且分布较为分??散,说明该教师还要加大激励性语言的运用力度。对于命令性语言,从编码密度可以看??出,其出现次数较多,并且多出现在课程的引入以及复习回顾部分,另外可以看出,后??半部分的命令性语言长度较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师语言与教师提问个案研究[J]. 杜艳青.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8(03)
[2]民族地区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现状[J]. 梁芳,宋佰玲,杨鹏宇. 民族教育研究. 2017(05)
[3]近30年我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基于对文献梳理的分析与思考[J]. 苏傲雪,孙晓天,安洋洋. 民族教育研究. 2015(02)
[4]基于伯明翰IRF话语模式的大学英语精读课堂师生话语现状分析[J]. 常嘉琪,王晓静,刘欣. 中国市场. 2015(06)
[5]小学数学课堂视角下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分析[J]. 祝东应. 教育观察. 2012(09)
[6]“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 钟启泉. 教育研究. 2010(10)
[7]课堂教学语言研究文献综述[J]. 曹沂华.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01)
[8]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与评价[J]. 徐小芳. 中学数学月刊. 2008(09)
[9]中学数学课堂师生话语权的量化研究——基于LPS项目课堂录像资料[J]. 曹一鸣,王玉蕾,王立东. 数学教育学报. 2008(03)
[10]教学发展进程中的进化与继承——对两节录像课的比较研究[J]. 李士锜,杨玉东. 数学教育学报. 2003(03)
博士论文
[1]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研究[D]. 宋扬.吉林大学 2017
[2]课堂研究的审视与反思[D]. 张鹏君.华中科技大学 2016
[3]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研究[D]. 李功连.湖南师范大学 2013
[4]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比较研究[D]. 叶立军.南京师范大学 2012
[5]建构主义视阈下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于兰.东北师范大学 2008
[6]数学课程提问研究[D]. 程广文.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基于COLT量表的对外汉语课堂观察量化工具研究[D]. 孙慧莉.北京语言大学 2007
[2]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 王雪梅.西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47668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4-2?T1教师语言课堂编码密度??T1教师的语言类型特点:反馈性语言、过渡性语言、激励性语言分散,提问性语言??-
图4-3?T2教师语言课堂编码密度??T2教师的语言类型特点:反馈性语言和命令性语言分布分散,过渡性语言和启发性??语言较少,无激励性语言。结合图4-3,对于T2教师而言,陈述性语言在整节课堂中分??布均匀,在课程各个环节均有出现。反馈性语言分布相对分散,并且反馈性语言的编码??长度较短,说明该教师的反馈性语言以短句为主。过渡性语言共出现4次,均出现在知??识点的过渡阶段,语言相对较为简练。激励性语言编码密度为〇,可以发现该教师并未??出现对学生的激励。命令性语言分布相对较为分散,编码长度较长,说明该教师尽量避??免命令性语言出现的频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要精简语言,使命令性语言更加简??洁。整堂课启发性语言仅出现3处,并且位置较为集中,整堂课缺少启发性语言的合理??运用。建议该教师在启发性语言方面应予以改善。该教师的提问性语言编码分布均匀,??并且提问性语言编码长度适中
图4-4T3教师语言课堂编码密度??T3教师的语言类型特点:激励性语言和陈述性语言分布分散,启发性语言、过渡性??语言和反馈性语言运用合理。结合图4-4,对于T3教师而言,陈述性语言分布较为分散,??出现频次较少,多出现在课程中间。反馈性语言全文共出现11处,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完善,二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复述进而加以肯定的方式出现,??本课以参观动物学校作为实际情境引入,产生问题,进行反馈,因此会在课程引入环节??出现反馈性语言。过渡性语言全文出现较多,分布较为均匀,说明该教师具有良好运用??过渡性语言的意识。该教师激励性语言全文共出现10处,出现次数较少,且分布较为分??散,说明该教师还要加大激励性语言的运用力度。对于命令性语言,从编码密度可以看??出,其出现次数较多,并且多出现在课程的引入以及复习回顾部分,另外可以看出,后??半部分的命令性语言长度较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师语言与教师提问个案研究[J]. 杜艳青.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8(03)
[2]民族地区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现状[J]. 梁芳,宋佰玲,杨鹏宇. 民族教育研究. 2017(05)
[3]近30年我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基于对文献梳理的分析与思考[J]. 苏傲雪,孙晓天,安洋洋. 民族教育研究. 2015(02)
[4]基于伯明翰IRF话语模式的大学英语精读课堂师生话语现状分析[J]. 常嘉琪,王晓静,刘欣. 中国市场. 2015(06)
[5]小学数学课堂视角下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分析[J]. 祝东应. 教育观察. 2012(09)
[6]“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 钟启泉. 教育研究. 2010(10)
[7]课堂教学语言研究文献综述[J]. 曹沂华.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01)
[8]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与评价[J]. 徐小芳. 中学数学月刊. 2008(09)
[9]中学数学课堂师生话语权的量化研究——基于LPS项目课堂录像资料[J]. 曹一鸣,王玉蕾,王立东. 数学教育学报. 2008(03)
[10]教学发展进程中的进化与继承——对两节录像课的比较研究[J]. 李士锜,杨玉东. 数学教育学报. 2003(03)
博士论文
[1]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研究[D]. 宋扬.吉林大学 2017
[2]课堂研究的审视与反思[D]. 张鹏君.华中科技大学 2016
[3]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研究[D]. 李功连.湖南师范大学 2013
[4]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比较研究[D]. 叶立军.南京师范大学 2012
[5]建构主义视阈下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于兰.东北师范大学 2008
[6]数学课程提问研究[D]. 程广文.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基于COLT量表的对外汉语课堂观察量化工具研究[D]. 孙慧莉.北京语言大学 2007
[2]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 王雪梅.西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47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247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