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手写字迹对中、高年段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汉字识别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24 13:05
  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是指智力水平与其他正常儿童并无差别,也不存在神经和病理形态性损伤,同时满足与同龄儿童具备相同的教育背景条件,但是在汉字识别及阅读上无法达到该有的水平。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之所以在汉字识别和阅读过程中有所困难,说明他们在汉字识别的整合认知上与正常儿童可能存在着差异。小学中、高年段的儿童一般在9-12岁之间,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儿童存在发展性阅读障碍,则会对儿童在阅读方面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手写字迹对中、高年段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汉字识别的影响,为小学教育尤其是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汉字识别提出一些教育建议。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沈阳市W小学中、高年段的学生共99人,其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45人,对照组正常儿童54人,主要采用启动的实验范式,设计不同字迹类型(手写字迹和打印字迹)条件下形似字对、音同字对、义近字对和无关字对四种启动类型,研究手写字迹对中、高年段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汉字识别的影响。结果发现:分析对比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实验数据,两个类别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分析对比中年段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对各启动类型识别的差异,结果表...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手写字迹对中、高年段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汉字识别的影响


图1。??:?确定研究主题?;??主题确定:??V?;??:?文献检索?资料收集?I??:???V???:??:?筛选被试?i??:??V??

实验流程,指导语,表示式,目标


图2实验流程图??

字迹,简单效应,类型,汉字识别


被试类别和字迹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4.?061,P<0.?05,进一步对其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分别对正常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手写字迹和打印字迹之间的差异做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如下结果,如表9和图3所示。??对正常儿童来说,手写字迹和打印字迹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2.16,?df=44,?P〈0.?05,??手写字迹正确率均值(0.93土0.06)明显比打印字迹正确率均值(0.89土0.05)高。??对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来说,手写字迹和打印字迹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_3.42,df=44,?P<0.?05,且手写字迹正确率的均值(0.83±0.15)明显比打印字迹的均值??(0.?76±0.?17)高。??表9?正确率上被试类别和字迹类型交互作用分析??手写字迹?打印字迹??分类?????t值?P值??M?SD?M?SD??正常儿童?0.93?0.06?0.89?0.05?-2.16?0.045??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0.83?0.?15?0.76?0.17?-3.42?0.001??2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阅读障碍儿童的形音捆绑缺陷及其脑神经机制[J]. 戴莉,刘翔平.  心理科学. 2017(01)
[2]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脑区连接异常[J]. 冯小霞,李乐,丁国盛.  心理科学进展. 2016(12)
[3]基于PASS模型的汉语阅读障碍认知加工特点的实验研究[J]. 王晓辰,李清.  心理科学. 2013(03)
[4]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相关认知技能缺陷[J]. 董琼,李虹,伍新春,潘敬儿,张玉平,阮氏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06)
[5]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汉字识别的早期加工:一项ERP研究[J]. 周路平,李海燕.  心理科学. 2011(01)
[6]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词汇阅读的眼动研究[J]. 隋雪,姜娜,钱丽.  中国特殊教育. 2010(03)
[7]阅读障碍儿童汉字字形、字音和字义启动效应[J]. 吴汉荣,邹宇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08)
[8]我国近十年来汉语阅读障碍研究回顾与展望[J]. 王艳碧,余林.  心理科学进展. 2007(04)
[9]阅读发展相关的认知技能:汉语和英语的比较[J]. 刘文理,刘翔平.  心理科学进展. 2006(05)
[10]阅读困难儿童的字形结构理解能力研究[J]. 刘翔平,李红文,杜雯翀,李梅.  中国特殊教育. 2004(03)

博士论文
[1]汉语学生发展性阅读障碍的信息加工特点研究[D]. 邹艳春.华南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中亚留学生汉字识别的眼动研究[D]. 赵燕.新疆师范大学 2012
[2]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学生的视觉认知能力研究[D]. 何莹.西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16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516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f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