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地区小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学校生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21:04
本文关键词:瑶族地区小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学校生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一个民族的进步需要创新精神。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国家的需要,也是促进民族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国瑶族教育研究工作在国家与学界的关注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己有研究对瑶族学校生活的层面研究相对较少。而少数民族学校生活方式直接反映该民族的文化背景、社会形态,同时也是其学校文化、办学理念的载体,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观念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瑶族地区以创新能力的养成做为取向的学校生活,通过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实证材料分析该学校生活的影响与价值,进而发现问题,提出瑶族小学学校生活变革的对策。所选研究载体为瑶族小学生,除却因为创新能力养成在小学生阶段具有特殊性之外,还因为瑶族地区的瑶族小学生的学校生活类型相比其他学段学校生活更丰富,更具有典型性。 在理论建构上,创新能力不能通过系统培训来获得,它主要由生活与文化因素进行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创新能力的养成是基础知识、思维、人格、生产知识经验、创新应用、技能创新、团体能力七个方面受到影响的综合结果。因此,本研究主要在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腊河乡一所典型的瑶族小学进行实地研究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事实材料为本,基于生活与文化视角,对瑶族文化背景下的学校生活如何影响创新能力养成进行了客观而深入的质性思考,对当中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评析,力求找到瑶族地区小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学校生活变革的可能性与立足点。 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相关文献调查与理论建构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第-章绪论是关于研究的文献工作准备,对小学生、创新能力、民族文化、学校生活进行了概念界定,明确了瑶族小学生学校生活的研究方向。第二章对学校生活中创新能力养成的理论探索进行阐述,并探讨了学校生活与创新能力养成的关系。第二部分为瑶族地区小学实地研究调察的呈现与影响评析。笔者深入到瑶族小学生活的现场情景中,采取近距离、参与式观察的田野调查实证方法,试图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与瑶族学校现实生活之间找出必然联系,并把握住学生在最自然的生活状态下对相关问题的感知反应进行深度思考,评析基础学习生活、培养兴趣爱好的生活、文体生活、民族文化生活、公共学习生活、社会服务型生活、劳作生活、适应民族环境的生活对小学生基础知识、思维、人格、生产知识经验、创新应用、技能创新、团体创新七个方面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同时分析其中的消极影响,纳入急待变革的研究部分。第三部分探讨以小学生创新能力养成为价值取向的瑶族小学学校生活改革的方向。以所观察到的瑶族地区小学生的学校生活为观察基础,同时明确当中制约瑶族地区小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学校生活发展的矛盾,探讨如何推动学校生活进行改善性建设,以实现瑶族地区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据此具体分析瑶族地区小学变革的需求与发展的可能性,并提出变革的主要方向与现实策略。
【关键词】:小学学校生活 瑶族文化 创新能力 小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58.1;G625.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22
- 一、选题缘由9-10
- (一) 促进瑶族地区学校发展的急需9
- (二) 瑶族小学学校生活有待改善9-10
- (三) 瑶族小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10
- 二、文献综述10-14
- (一) 关于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10-11
- (二) 关于学校生活的研究11-13
- (三) 创新能力与学校生活的关系研究13-14
- 三、研究意义14-15
- (一) 有利于研究汉瑶学校生活的异同14
- (二) 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发展14-15
- (三) 有利于构建积极的学校生活15
- (四) 有利于促进民族学校改革15
- 四、概念界定15-18
- (一) 小学生15-16
- (二) 创新能力16-17
- (三) 民族文化17
- (四) 学校生活17-18
- 五、研究方法与过程18-22
- (一) 调查法18-20
- (二) 文献法20
- (三) 比较研究法20-21
- (四) 实物分析法21-22
- 第二章 学校生活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探索22-29
- 一、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实质22-26
- (一) 学生创新能力处于初级阶段22-23
- (二) 学生创新能力不能通过系统培训形成23-26
- (三) 创新能力发展的前后一致性26
- 二、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影响因素26-29
- (一) 生活因素26-28
- (二) 文化因素28-29
- 第三章 瑶族地区小学生学校生活呈现29-47
- 一、基础知识学习生活29-31
- (一) 基本课程学习29-30
- (二) 法律知识学习30-31
- 二、培养兴趣爱好的生活31-32
- (一) 摄影比赛31-32
- (二) 绘画比赛32
- 三、文体生活32-35
- (一) 民族舞蹈33
- (二) 唱歌比赛33-34
- (三) 体育生活34-35
- 四、民族文化生活35-38
- (一) 盘王节活动35-37
- (二) 药理知识的学习37
- (三) 瑶族县庆所举办的学校活动37
- (四) 纺织衣染活动37-38
- 五、公共学习生活38-42
- (一) 全内宿制38-41
- (二) 安全教育活动41-42
- 六、社会服务型生活42-44
- (一) 清洁公路42-43
- (二) 保护生态43-44
- 七、劳作生活44-45
- 八、为适应民族环境的生活45-47
- (一) 农忙45-46
- (二) 上学问题46-47
- 第四章 瑶族地区小学生学校生活评析47-64
- 一、基础知识学习生活对创新能力养成的影响评析47-48
- (一) 基础知识学习生活影响知识与信息的数量与质量47
- (二) 基础知识学习生活对思维发展的影响47-48
- (三) 基础知识学习生活对人格形成的影响48
- 二、培养兴趣爱好的生活对创新能力养成的影响评析48-50
- (一) 培养兴趣爱好的生活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影响49
- (二) 培养兴趣爱好的生活对思维发展的影响49
- (三) 培养兴趣爱好的生活提供了问题情境与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49-50
- 三、文体生活对创新能力养成的影响评析50-52
- (一) 文体生活对思维发展的影响50
- (三) 文体生活对人格完善的影响50-51
- (三) 文体生活对学生综合发展的影响51-52
- 四、民族文化生活对创新能力养成的影响评析52-54
- (一) 民族文化生活对学生知识见闻的影响52-53
- (二) 民族文化生活对思维的影响53
- (三) 民族文化生活对学生创新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53-54
- 五、公共学习生活对创新能力养成的影响评析54-56
- (一) 公共学习生活对学生生产知识经验的影响54-55
- (二) 公共学习生活对学生团体精神的影响55
- (三) 公共学习生活对学生人格成长的影响55-56
- 六、社会服务型生活对创新能力养成的影响评析56-58
- (一) 社会服务型生活对学生团体意识的影响56-57
- (二) 社会服务型生活对学生思维传递的影响57-58
- (三) 社会服务型生活对学生社会技能成长的影响58
- 七、劳作生活对创新能力养成的影响评析58-61
- (一) 劳作生活是生产知识的直接来源58-59
- (二) 劳作生活对学生组合创新的影响59-60
- (三) 劳作生活对学生团体精神的影响60-61
- 八、为适应民族环境的生活对创新能力养成的影响评析61-64
- (一) 为适应民族环境的生活促进生产知识更新61-62
- (二) 为适应民族环境的生活提高学生综合思维62
- (三) 为适应民族环境生活提高学生应变创新能力62-64
- 第五章 推动瑶族地区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校生活变革64-75
- 一、瑶族地区小学生学校生活中的主要矛盾64-69
- (一) 瑶族地区小学生学校生活条件的欠缺64-65
- (二) 瑶族小学生在实现个人发展上的主要矛盾65-66
- (三) 瑶族小学生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上的主要矛盾66-68
- (四) 瑶族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迷惘68-69
- 二、瑶族地区小学学校生活主要矛盾形成的原因69-71
- (一) 办学目标的偏移69
- (二) 公共生活的模糊69-70
- (三) 教育者素质的极限70
- (四) 学生缺乏与外界先进文化的接触机会70-71
- 三、瑶族地区小学生学校生活变革的可能性71-72
- (一) 已具备的条件71-72
- (二) 变革的需求72
- 四、瑶族地区小学生学校生活变革的策略72-75
- (一) 构建开放、现代、科学的学校生活体系72-73
- (二) 树立面向未来的学习生活73-74
- (三) 鼓励瑶族地区教育者继续深造,提升教育素质74
- (四) 彰显民族文化的主体特色74-75
- 结语75-76
- 注释76-78
- 参考文献78-81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81-82
- 后记82-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鉴,何喜刚;詹姆斯·A·班克斯的多元文化课程理论[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S1期
2 唐荣德;;论学校生活中学生发展的实现[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张有隽;试论瑶族教育的历史发展[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4 吴兴富;;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3期
5 玉时阶;胡牧君;;明清时期瑶族地区的学校教育[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6 刘胜琳;小学新生适应学校生活的状况调查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刘忠伟;邓英剑;吴曙光;李永清;;高职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8 段发明;学校生活教育的疏离与回归——儿童的生活重负与消解[J];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思远;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及其社会成因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2 方媛媛;驱动创新的文化要素系统层面解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瑶族地区小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学校生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2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8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