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与彝族中学生共情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3 16:05
本文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与彝族中学生共情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青少年进入中学以后会面临很多未知的挑战,良好的共情能力是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本研究主要考察了彝族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和彝族中学生共情能力的现状,并且较深入的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家庭既是中学生成长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他们良好共情能力的重要环境。有研究发现,在家庭环境的所有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青少年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以及他们共情能力的发展和形成。本项研究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彝族中学生共情能力的现状、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便为彝族中学生的家庭和学校培养中学生的高共情能力提供一些科学的理论依据。 本项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父母教养方式和彝族中学生共情能力的特点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彝族中学生的父母总体上更倾向于采用积极肯定的教养方式来教育孩子,彝族中学生总体上感受到更多的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彝族中学生感受到的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父母亲文化程度和父母亲职业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2)彝族中学生的共情能力良好,在性别和父母亲文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共情能力的发展普遍优于男生。彝族中学生的共情发展的好坏与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存着直接的相关关系。 (3)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某些因子与彝族中学生的共情存在着相关关系。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彝族中学生的共情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父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与彝族中学生的共情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 (4)父母教养方式能够部分预测彝族中学生的共情能力,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能够直接预测彝族中学生的共情能力,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和父亲过分干涉以及母亲过度保护和母亲惩罚严厉能够间接预测彝族中学生的共情能力。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 共情 彝族中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44;G78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1 文献综述7-17
- 1.1 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综述7-9
- 1.1.1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7
- 1.1.2 父母教养方式的分类7-8
- 1.1.3 国内外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8-9
- 1.2 共情研究综述9-13
- 1.2.1 共情的概念10
- 1.2.2 共情的分类10-11
- 1.2.3 共情的测量11-12
- 1.2.4 青少年共情的相关研究12-13
- 1.3 父母教养方式与共情的相关研究13-14
- 1.3.1 国外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共情的相关研究13
- 1.3.2 国内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共情的相关研究13-14
- 1.4 问题提出14-15
- 1.5 研究意义15-16
- 1.5.1 理论意义15-16
- 1.5.2 实践意义16
- 1.6 研究目的16
- 1.7 研究假设16-17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17-20
- 2.1 研究对象17
- 2.2 研究工具17-19
- 2.2.1 一般资料问卷17-18
- 2.2.2 人际反应指针量表18
- 2.2.3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18
- 2.2.4 量表的信效度分析18-19
- 2.3 研究方法19
- 2.4 数据收集与分析19-20
- 2.4.1 数据收集19
- 2.4.2 统计分析19-20
- 3 研究结果20-33
- 3.1 彝族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20-25
- 3.1.1 彝族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分析20-21
- 3.1.2 彝族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性分析21-25
- 3.2 彝族中学生的共情特点25-28
- 3.2.1 彝族中学生共情的现状分析25-26
- 3.2.2 彝族中学生共情的差异分析26-28
- 3.3 父母教养方式与彝族中学生共情的相关分析28-29
- 3.4 父母教养方式对共情影响的路径分析29-33
- 4 分析与讨论33-41
- 4.1 彝族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33-35
- 4.1.1 彝族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分析33
- 4.1.2 彝族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性分析33-35
- 4.2 彝族中学生的共情特点35-38
- 4.2.1 彝族中学生共情的现状分析35-36
- 4.2.2 彝族中学生共情的差异性分析36-38
- 4.3 父母教养方式与彝族中学生共情的关系38
- 4.4 父母教养方式对共情的影响分析38-41
- 5 结论与建议41-44
- 5.1 结论41
- 5.2 建议41-44
- 5.2.1 学校和家庭要重视对彝族中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41-42
- 5.2.2 父母要学会用心走进孩子的世界42-43
- 5.2.3 学校应该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43
- 5.2.4 学校应该对家长进行培训43-44
- 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44-45
- 6.1 研究区域的局限性44
- 6.2 被试群体的不均衡性44
- 6.3 研究结论的局限性44-45
- 参考文献45-49
- 附录49-61
- 致谢61-62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62-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颂梅;;不同民族及教养方式对婴儿发育商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2年06期
2 胡文彬;高健;康铁君;吴冰;石扩;王雪艳;温子栋;;大学生共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9期
3 张静;赵贤芳;闫妍;席雪松;包琳;;蒙汉族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4 曹薇;;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5 王倩;张晗;;教养方式研究的现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09期
6 程新桂;;共情视阈下“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探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关颖;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8 陶沙,,林磊;3~6岁儿童母亲的教育方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03期
9 林磊;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年04期
10 王丽,傅金芝;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本文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与彝族中学生共情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8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88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