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西藏中小学汉族教师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16:01

  本文关键词:西藏中小学汉族教师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关注西藏地区中小学汉族教师的文化适应性问题,了解西藏中小学汉族教师文化适应的现状,发现在当代教育背景下,民族地区的外来汉族教师的生理、心理、生活等方面的文化适应问题,并分析影响汉族教师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从而可以使汉族教师更快的适应新的环境,更加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和日常的教学,提高汉族教师文化适应水平。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的方法,对文化适应的五个维度,即人际关系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职业适应以及总体适应进行现状分析,性别、年龄、到藏时间、教龄、受教育程度、职称等几个方面都对汉族教师的适应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总体适应的角度,绝大部分的汉族教师,在西藏地区的生活和教学生涯中都相当适应现在的生活状态。从人际关系的维度,90%以上的汉族教师认为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做的很好,总体来说,西藏地区汉族教师在人际关系维度上处适应状态。从社会适应的维度,大部分教师对自己所在的学校的生活、工作环境比较适应,在文化促进方面却表示教师的威望和地位有待提高。从生活适应的维度,在作息和集体生活方面已经处于基本适应状态,但是在生活情绪方面还处于初步适应状态。从职业适应的维度,职业适应的工作强度、工作压力、工作认同感等方面都处于基本适应状态,由于西藏地区汉族教师的特殊性,汉族教师在离职意向这个方面有强烈的离职愿望。研究者通过对数据的研究分析结果,对西藏地区中小学汉族教师的文化适应的提高从社会、学校、教师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社会层面上建议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当然其中包括提高西藏地区汉族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社会大环境;营造良好人际圈,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包括缓解汉族教师工作压力。在学校层面上建议改善西藏地区教师的工作环境条件;创建充满关爱的教师团体;增加教师进修学习机会;变革对教师的评价方法。在教师层面上建议自觉提高职业素养;重新审视职业价值;提高工作成就感;注重专业知识的再学习,促进专业发展。
【关键词】:西藏 中小学汉族教师 文化适应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55.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13
  • 1.1 研究的背景11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12
  • 1.2.1 研究的目的11-12
  • 1.2.2 研究的意义12
  • 1.3 研究的方法12-13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3-24
  • 2.1 概念界定13-14
  • 2.2 国外相关研究14-16
  • 2.2.1 文化适应阶段的研究14-15
  • 2.2.2 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等的关系15
  • 2.2.3 文化适应理论的相关研究15-16
  • 2.3 国内相关研究16-20
  • 2.3.1 文化适应的研究对象16-17
  • 2.3.2 文化适应研究内容17-20
  • 2.4 国内关于文化适应研究的发展趋势20
  • 2.4.1 研究重点逐渐全面化20
  • 2.4.2 研究方法逐渐多样化20
  • 2.4.3 研究对象日益广泛20
  • 2.4.4 国内研究由偏重实践逐渐转为理论研究20
  • 2.5 已有关于文化适应的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20-24
  • 2.5.1 研究的内容的启示21-22
  • 2.5.2 对研究方法的启示22
  • 2.5.3 已有文献对问卷的启示22-24
  • 第三章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24-44
  • 3.1 西藏地区中小学汉族教师总体适应性分析24-26
  • 3.2 西藏地区中小学汉族教师各维度适应性分析26-31
  • 3.2.1 人际关系26-27
  • 3.2.2 社会适应27-29
  • 3.2.3 生活适应29-30
  • 3.2.4 职业适应30-31
  • 3.3 西藏地区中小学汉族教师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31-44
  • 3.3.1 性别31-33
  • 3.3.2 年龄33-35
  • 3.3.3 到藏时间35-37
  • 3.3.4 教龄37-39
  • 3.3.5 受教育程度39-42
  • 3.3.6 职称42-44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44-51
  • 4.1 结论44-47
  • 4.1.1 总体适应44
  • 4.1.2 从各维度来看44-45
  • 4.1.3 从影响因素上来看45-47
  • 4.2 建议47-51
  • 4.2.1 社会层面47-48
  • 4.2.2 学校层面48-49
  • 4.2.3 教师层面49-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录53-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6-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康隆;论文化适应[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高剑华;;留学生的文化差异与适应[J];教育评论;2007年06期

3 李萍;孙芳萍;;跨文化适应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04期

4 赵润彬;;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文化适应——基于剑川白族地区的田野调查[J];改革与开放;2010年04期

5 杨宝琰;万明钢;;文化适应:理论及测量与研究方法[J];世界民族;2010年04期

6 孙进;;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西方的理论与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袁淑清;;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5期

8 金风华;;农村女大学生城市文化适应的测量研究——沪、杭、婺三市9名农村女大学生的访谈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年02期

9 陈国明;余彤;;跨文化适应理论构建[J];学术研究;2012年01期

10 刘立伟;;在昆留学生文化适应应激成因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际[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付佳;唐宁玉;;文化适应研究新方法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杨;方晓义;;文化适应的标准、过程及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苏娟;梁福成;白学军;;蒙族中学生文化适应与智力水平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吴丽;;失地农民幸福感与文化适应关系实证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严文华;;德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质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严文华;;日本留学生和工作者的跨文化适应:以上海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A];共识(2009秋刊02)[C];2009年

9 张智勇;;华中农业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徐丽琼;;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公立中学为例[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新权 武汉钢铁公司总法律顾问;企业“走出去”:文化适应比技术更重要[N];中国企业报;2014年

2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杨庭硕;文化对自然与生态系统的适应具有层次差异[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陈国明 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执行主席 廖静 译;跨文化适应是跨越文化边界的游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莫幸福;宗教发展与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4年

5 张雷生 韩国柳韩大学、延世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社会支持网络提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金荣渊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教授 任瑞阳 译;压力、适应和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叶子;印尼华人的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程菲 李树茁 悦中山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适应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4年

9 李可;失地农民怎样才能融入城市生活[N];中国社会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逊;数字化的旅居者—在德中国人新媒体使用与文化认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杨燕;9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孙亚楠;韩人社区与“韩味”青岛[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曹经纬;在华跨国公司外籍高管跨文化适应的压力及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先知;试析中国留美高校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和对策[D];重庆大学;2011年

2 董会颖;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适应[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姚金安;在日中国人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实证考察[D];湖南大学;2013年

4 李营;越南留学生在华跨文化适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孙佳鹏;上海市新疆中职班学生文化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朱艳霄;壮族布岱族群女性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5年

7 丁方超;来华华裔留学生文化适应情况调g敫霭阜治鯷D];复旦大学;2014年

8 钱绘旭;东南亚留学生在云南的跨文化适应调查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温振华;跨文化适应的逆向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10 翁智佑;在兰泰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西藏中小学汉族教师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9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409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f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