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20:06
本文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对象 投资主体 教育培训 扶持政策
【摘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比较严重,文化程度低,较少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我国现有的农业劳动力已很难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培育一支能正确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对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围绕“谁来当新型职业农民—谁来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进行投资—如何进行教育培训—如何为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这一逻辑,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资主体、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政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用相关统计数据,从数量、结构和文化素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业劳动力的现状,从而明确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紧迫性。 第二,利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数据,定量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受教育程度对包括农业机械在内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采用情况和规模经营情况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明确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 第三,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个人的学习能力、年龄和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然后对专业大户、返乡农民工、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和大中专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年龄和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种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得出专业大户、返乡农民工、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和大中专毕业生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可能性的大小。 第四,运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分析个人(或家庭)、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和政府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投资需求,并对三类投资主体的投资现状及投资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五,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般需要经历的农村基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职业培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第六,从优化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环境出发,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富裕农民、提高农民和扶持农民的对策建议。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数量虽然还比较多,但是我国的农业以小规模经营为主,机械化程度比较低,需要耗费的劳动力还比较多,在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下,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忆很少,有些地方甚至已出现农业劳动力短缺的状况。此外,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并且受教育程度低,大多未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现有的农业从业人员忆很难适应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第二,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受教育程度分别对农业机械的采用水平和耕地经营规模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和正向影响。因此,为了使我国农业生产不会因为城镇化带来的农业劳动力数量的持续下降而受到影响,亟需选择一批年龄结构相对合理、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有志于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员,将他们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努力提升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大幅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第三,学习能力越强、年龄比较小和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越小,个人越倾向于投资更多的人力资本。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和大中专毕业生受过较好的教育,年轻力壮,精力充沛,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但是由于没有农业从业经验,以及在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不畅和农村金融市场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和大中专毕业生参加新型职业农民的各种教育培训后,可能会因为无法租赁到土地和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开展创业活动使参加培训的各项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不能得到补偿,因此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种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比较大。专业大户和返乡农民工虽然在学习能力和年龄方面与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和大中专毕业生相比不具有优势,但是与一般的农业从业者相比,他们相对受过较好的教育,年龄相对比较年轻;而与农村初高中生和大中专毕业生相比,他们又具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经验,有一定的资金积累,比较容易租赁到土地。因此专业大户和返乡农民工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并且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种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比较小。当前可将专业大户和返乡农民工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对象。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和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到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中来。 第四,只要投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预期收益大于投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个人(或家庭)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就会产生投资需求。政府投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收益主要是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缩小城乡差距,只要投资收益大于投资成本,政府也会产生投资需求。目前,个人(或家庭)、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和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资都还比较低。导致个人投资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的比较效益不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和农业职业培训的效果不理想;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力比较弱、赢利能力不强;导致政府投资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地方各级政府对农业的基础地位认识不够、对新型职业农民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个人(或家庭)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缺乏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资积极性的情况下,政府必须担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资责任,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培育经费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入力度,并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引导个人(或家庭)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积极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资活动。 第五,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主要存在投入不足,教育教学改革滞后,应试教育倾向十分突出等一系列问题;农业职业教育主要存在社会认同度低,招生困难,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而农业职业培训主要存在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资金分散,培训的随意性大、持续性差等问题。各级政府应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制定长远规划,努力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有效衔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学质量,以真正培养一批热爱农业、扎根农村、知识丰富、技术熟练和管理先进的新型职业农民。 第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从各个方面来着手,需要实施一系列富裕农民、提高农民和扶持农民的政策,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可采取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立法工作、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益、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升农村的金融服务水平和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定量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近年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许多学者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相关数据,定量研究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采用情况和耕地规模经营情况的影响,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提供了较为有力的证据。 第二,从学习能力、年龄和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角度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进行了分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最首要的问题就是合理定位培育对象,或者说是寻找新型职业农民的来源。一些学者提出可将专业大户、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等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但并为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学习能力、年龄和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种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三个方面对专业大户、返乡农民工、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和大中专毕业生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第三,运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资主体进行了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其实质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只要是人力资本投资就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应该由谁来投资?目前我国很少有学者对该问题进行过专门研究。本文运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在“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应等于边际成本”这一框架下分析了个人(或家庭)、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和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资需求。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对象 投资主体 教育培训 扶持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323.6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6
- 1 导论16-32
- 1.1 研究背景16-18
- 1.2 研究目的18
- 1.3 研究意义18-20
- 1.3.1 理论意义18-19
- 1.3.2 实践意义19-20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20-27
- 1.4.1 国外研究现状20-24
- 1.4.2 国内研究现状24-27
- 1.5 研究内容和结构27-28
- 1.6 研究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28-30
- 1.6.1 研究技术路线28-29
- 1.6.2 研究方法29-30
- 1.7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30-32
- 2 概论界定与理论基础32-49
- 2.1 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32-35
- 2.2 理论基础35-49
- 2.2.1 劳动力转移理论35-40
- 2.2.2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40-45
- 2.2.3 公共产品理论45-49
- 3 农业劳动力现状分析49-66
- 3.1 农业劳动力数量49-59
- 3.1.1 城乡人口流动49-53
- 3.1.2 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动趋势53-55
- 3.1.3 农业剩余劳动力55-59
- 3.2 农业劳动力结构59-61
- 3.3 农业劳动力素质61-64
- 3.3.1 农业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61-63
- 3.3.2 农业劳动力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情况63-64
- 3.4 小结64-66
- 4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受教育程度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66-77
- 4.1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受教育程度对现代农业生产要素采用情况的影响66-73
- 4.1.1 计量模型67-68
- 4.1.2 变量与数据68-71
- 4.1.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71-73
- 4.2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受教育程度对农业经营规模的影响73-76
- 4.3 小结76-77
- 5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77-94
- 5.1 学习能力、年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与人力资本投资77-85
- 5.1.1 学习能力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分析77-79
- 5.1.2 年龄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分析79-81
- 5.1.3 投资风险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分析81-85
- 5.2 各培育对象的学习能力、年龄和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析85-92
- 5.2.1 专业大户86-88
- 5.2.2 返乡农民工88-91
- 5.2.3 农村初高中毕业生91-92
- 5.2.4 大中专毕业生92
- 5.3 小结92-94
- 6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资主体94-109
- 6.1 各主体投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需求分析94-101
- 6.1.1 个人94-96
- 6.1.2 农民专业合作社96-98
- 6.1.3 政府98-101
- 6.2 各主体投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分析101-104
- 6.2.1 个人投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101
- 6.2.2 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101-102
- 6.2.3 政府投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102-104
- 6.3 各主体投资不足的原因分析104-108
- 6.3.1 个人投资不足的原因104-105
- 6.3.2 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不足的原因105-106
- 6.3.3 政府投资不足的原因106-108
- 6.4 小结108-109
- 7 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109-132
- 7.1 农村基础教育109-117
- 7.1.1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109-113
- 7.1.2 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113-115
- 7.1.3 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的对策建议115-117
- 7.2 农业职业教育117-125
- 7.2.1 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现状118-119
- 7.2.2 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19-122
- 7.2.3 加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的对策建议122-125
- 7.3 农业职业培训125-130
- 7.3.1 农业职业培训现状126-127
- 7.3.2 农业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127-128
- 7.3.3 提高农业职业培训效果的对策建议128-130
- 7.4 小结130-132
- 8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政策132-142
- 8.1 适时出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法律法规132-134
- 8.2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134-136
- 8.3 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136-138
- 8.4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138-139
- 8.5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139-141
- 8.6 着力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141-142
- 9 结论与展望142-146
- 1.1 主要研究结论142-145
- 1.2 研究展望145-146
- 参考文献146-154
- 致谢154-155
-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1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耀庭;张云天;徐雷;;政府直接农业投入的不足:症结与对策[J];财政研究;1992年10期
2 袁志刚;;关于中国“刘易斯拐点”的三个疑问[J];当代经济;2010年19期
3 陈建华;;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07期
4 谭宇;;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动机与方向——来自湖北省恩施州的调查[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5 刘涛;;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建议[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6 陈池波;韩占兵;;农村空心化、农民荒与职业农民培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7 张亮;张媛;赵邦宏;;河北省农民培训的有效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J];保定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8 孙艳华;刘湘辉;;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困境与突围——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9 姜长云;我国农民培训的现状及政策调整趋向[J];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35期
10 郭志仪;常晔;;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531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531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