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教师文化适应能力培育探讨
本文关键词:民族地区教师文化适应能力培育探讨
【摘要】:民族地区教师身处多元文化背景之中,担负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使命,需要具备多元文化教育素养。当前,我国民族地区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总体上还很欠缺,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中的文化差异常常演化为文化冲突。因此,民族地区教师培训应培育教师文化共融的观念;加强从事跨文化教育教学所需知识的教学;指导教师习得相关的隐性知识;开展文化适应方面的心理调节;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
【作者单位】: 成都师范学院;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教师培训 文化适应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文化适应的藏区教师培训改革研究:以四川为例"(13YJC880058) 四川省藏区教师培训改革研究:以文化适应为视角(DYWH1327)
【分类号】:G755.1
【正文快照】: 当个体进入跨文化环境后,常常会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文化适应问题。民族地区教师多是在跨文化环境中从事教育教学,文化冲突和由此带来的文化适应问题突出。而对民族地区教师而言,其文化适应不仅是自己生活层面的适应,更为关键的是要通过文化适应能力培育,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梅;;论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J];青年文学家;2012年02期
2 孙南飞;林迎迎;;网络课程设计中隐性知识的转化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10年03期
3 李鹏;;论公司自主化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刘静;;缄默知识:内涵、实证及启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张楠;张龙革;;个性化知识创新价值浅议[J];少年儿童研究;2009年16期
6 方华,张淑华,柳治仁,蔡宇,朱丽娜;论隐性知识[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迟艳杰;闫华;;论教授研究室制度的伦理与知识论基础[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王永元;;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知识观的转型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孙林山;浅谈隐性知识与图书馆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5年03期
10 龙健;;高校隐性知识管理研究综述[J];图书馆;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陆;吴永忠;;对隐性知识的再认识:从知识转化到知识循环[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赵名宇;;试从一个注释来解读库恩的“范式”——论范式优先性和意会知识的相似性[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杨文志;;现代学术交流运行原理研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康隆;论文化适应[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高剑华;;留学生的文化差异与适应[J];教育评论;2007年06期
3 赵润彬;;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文化适应——基于剑川白族地区的田野调查[J];改革与开放;2010年04期
4 金风华;;农村女大学生城市文化适应的测量研究——沪、杭、婺三市9名农村女大学生的访谈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年02期
5 程希;文化适应与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滞留[J];八桂侨史;1999年01期
6 席嘉;文化适应与风俗变迁——云南喜洲白族上门婚改姓习俗浅析[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7 吕玉兰;来华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调查与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8 高发元,刘峰;论文化适应的双重性与调适取向的多样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任裕海;论跨文化适应的可能性及其内在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长江;如何适应你在美国的留学生活[J];出国与就业;2003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际[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付佳;唐宁玉;;文化适应研究新方法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杨;方晓义;;文化适应的标准、过程及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苏娟;梁福成;白学军;;蒙族中学生文化适应与智力水平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吴丽;;失地农民幸福感与文化适应关系实证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严文华;;德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质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严文华;;日本留学生和工作者的跨文化适应:以上海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A];共识(2009秋刊02)[C];2009年
9 张智勇;;华中农业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徐丽琼;;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公立中学为例[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权 武汉钢铁公司总法律顾问;企业“走出去”:文化适应比技术更重要[N];中国企业报;2014年
2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杨庭硕;文化对自然与生态系统的适应具有层次差异[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陈国明 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执行主席 廖静 译;跨文化适应是跨越文化边界的游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莫幸福;宗教发展与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4年
5 张雷生 韩国柳韩大学、延世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社会支持网络提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金荣渊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教授 任瑞阳 译;压力、适应和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叶子;印尼华人的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程菲 李树茁 悦中山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适应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4年
9 李可;失地农民怎样才能融入城市生活[N];中国社会报;2005年
10 刘明;塔吉克族的迁徙与水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孙亚楠;韩人社区与“韩味”青岛[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曹经纬;在华跨国公司外籍高管跨文化适应的压力及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梅;在华的美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汤林芳;从人际圈的角度分析海外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龚晓梅;来华印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压力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车笠;美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琳;留法中国学生的适应性因素调查:情绪调节、社会支持和文化适应应激[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黄文虎;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与结果变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白兰;试论西安市美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新意;多元化视角下藏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慧珠;移民,,文化适应与文化价值: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和他们移民父母的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段灵华;中国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的探索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83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583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