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关于国家开放大学质量问题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17-08-02 10:09

  本文关键词:关于国家开放大学质量问题的若干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质量 质量标准 质量评价 质量提升


【摘要】:提升质量是国家开放大学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也是衡量战略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本文对大学质量概念、质量标准和多样化质量观进行了研究分析,从不同角度对国家开放大学质量进行了客观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国家开放大学质量的核心理念、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
【作者单位】: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关键词】质量 质量标准 质量评价 质量提升
【基金】: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放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FKB120430 )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724.82
【正文快照】: 国家开放大学是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的一所新型大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适应新使命、新任务,应对新问题、新挑战而选择的一种战略转型。转型成功与否,根本标志在于是否适应我国全民终身学习的需要,为社会成员提供更方便、更灵活、更优质的高等教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薇;注重创新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马识途;;干部教育培训的全面质量管理——以北京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3 王金星;漆明龙;;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素质为核心,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报告[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蒋冲;向显湖;;全面职业教育思想对会计本科教育的启示[J];财会通讯;2012年15期

5 蒋国珍;匡贵秋;;远程教育质量管理:阶段性与突破口[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5期

6 何佳;吕红胤;王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管理初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4期

7 顾兆康;创造教育与教学改革[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6年02期

8 马万民;;试述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与建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9 韩映雄;李华萍;;从大众到普及过程中高等教育质量话语权的变化[J];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10 陈福祥;;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廷奇;;大学利益相关者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创新[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周玉容;教学型大学质量经营:理论与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董明发;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保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刘慧;基于PLS-SEM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测评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5 鲁婧颉;基于母亲教育与儿童健康关系的教育之非货币化代际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张玉刚;发展职业型高等教育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7 廉军;转型期的独立学院公共治理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周玉容;教学型大学质量经营:理论与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朱雪文;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金福;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波;中等职业学校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2 陈应许;全球化下我国服装质量链管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范倩;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4 胡伟;县域义务教育课程政策执行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静静;我国高校学科结构的调整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路颖;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顾金良;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陆伟;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问题、原因及对策[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应吴硕;构建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方丽娜;基础教育质量评估的研究:以学生为评估主体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太善,孟建新,刘洪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S1期

2 佟景才;大学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3 冯惠敏,李清泉;大学普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5期

4 马殿平,施宙,郭如书;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7期

5 周营军;高校应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侯华玲;高校创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0年09期

7 马万民;对高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01期

8 肖继新,李茹,吴柏玲;高校人才培养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J];经济论坛;2003年19期

9 李湘健,徐少亚,顾德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03期

10 张晓洪,邓成超;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远国;;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心建;;关于“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邓开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饶凌平;丁坚勇;胡钋;华小梅;;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9 ;抓好人才培养 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A];全国纺织教育学会纺织教育交流会议文集[C];2004年

10 ;宁波大学颇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闽江学院院长 杨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N];福建日报;2008年

2 厦门大学校长 朱崇实;自觉担当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沈朝晖;“百校千企”签订31项人才培养协议[N];宁波日报;2011年

4 记者 汪俞佳;文化产业要发展人才战略须先行[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郝静;天津河北:“十佳”模范引领人才培养[N];检察日报;2012年

6 通讯员 洪玉管;人才培养也有质量认证[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通化师范学院副院长 教授 刘惠洲;三个确立三个发挥 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胡和平;充分发挥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西南科技大学 董发勤;跨文化联合校园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崔楠;西北地区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董垌希;中外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玉环;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路径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俊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燕;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韩文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5 范秀娟;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婧;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7 李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庞颖;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李艳;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方向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08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608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0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