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教育“三教”现状、问题及对策
本文关键词:海外华文教育“三教”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海外华文教育"三教"的现状和特点是师资培训模式具有个性化和多元化,教材编写理念从外来到合编再到本土化,编写形式从纸质到多媒体,教法观念上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动地位,形式上越来越重视结合多媒体手段;"三教"所存在的问题是,师资方面主要是数量和质量的问题,教材方面主要是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问题,教法方面主要是教学定位和教学观念的问题;应对"三教"问题的对策是师资方面完善师资队伍,扩大造血能力,加强师资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材方面制定汉语教学的统一制度规范,研发适用的本土化教材,开发多媒体教材,教法方面形成自己的教学法体系,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大多媒体技术设备投入,完善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使用。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关键词】: 外华文教育 师资 教材 教法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2013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校区科研起步计划”项目(13JNQN029)
【分类号】:G749
【正文快照】: 华文教育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不仅被视为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同时也是“希望工程”。近年来,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华文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华文教育的支持力度,海外华文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好时机。然而,“三教”问题,即“教师”、“教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聿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保留与发展[J];东南亚;2000年02期
2 温北炎;印尼华文教育的新形势与几点看法[J];东南亚研究;2000年02期
3 林华东;走向21世纪的东南亚华文教育与教学[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4 温北炎;印尼华文教育的过去、现状和前景[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周聿峨;新加坡华文教育的机遇与困惑[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黄艳梅;;论泰国华文教育[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年05期
7 王功平;试论华文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学术研究;2002年09期
8 陈伟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八桂侨刊;2002年01期
9 张晓华 ,肖静芳;大马华文教育一瞥[J];国际人才交流;2002年11期
10 温北炎;试析印尼华文教育的几个问题[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耿虎;;五缘、谱牒文化视野下的两岸华文教育[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2 张灯;;大华文教育视阈下的境内外学生互动教育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10年
3 周聿峨;廖小健;杨松;;华文教育与海外统战工作[A];港澳海外统战工作新探索[C];2008年
4 袁振华;曾洁;;加强普粤拼音优化教学研究,促进华文教育现代化[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5 蓝小玲;;菲律宾华校华文教育的阶段与特点——兼谈华校闽南话与普通话教学的关系[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嘉郁;;华文教育研究现状简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耀东 黄兴忠;“永远支持华文教育”[N];广西日报;2005年
2 远猷;努力拓展华文教育新途径[N];人民日报;2007年
3 罗华荣;老挝华文教育别具一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4 ;华文教育是向外传播中华文化的基础[N];人民政协报;2007年
5 郭万盛;海外华文教育:升温又升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杨子岩;发展华文教育正当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杜榕 寒牍 (本报记者 杜榕);华文教育 方兴未艾的“留根工程”[N];人民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路治华 临沧市侨联主席、侨办主任;创新华文教育凝聚侨“根”侨“魂”[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9 ;张伟超:华文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N];人民政协报;2004年
10 记者 秦小艳;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获捐900万[N];深圳特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彭俊;华文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YEAP CHUN KEAT(叶俊杰);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樊荣;语言推广与文化融合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之权;新加坡教育分流下华文课程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及改革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启华;教育菲化案及其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骆秀红;二战后新加坡华文教育兴衰及原因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3 张斌;战后泰国华文教育之演变[D];厦门大学;2009年
4 李进敏;菲律宾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华文教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刘许;菲律宾华文教育支持者分析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张树利;战后美国华文教育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孙易红;沈慕羽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袁源;冷战后加拿大华文教育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韩瑞凤;冷战后菲律宾与泰国华文教育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刘华斌;冷战后印尼华文教育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08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608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