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蒙古族小学“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13:37
本文关键词: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蒙古族小学“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摘要】: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小学共有477所,在校学生25.06万人,分别占全区小学校总数和在校学生总数的12.46%和8.64%。特别是近些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教育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不断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建设,不断完善语言文字工作机制,广泛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工作,通过这些重大举措使得内蒙古自治区的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而在落实这一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小学阶段的“双语教学”工作无疑成为了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基地和试验田,在这种大的前提条件下,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也首当其冲的成为了摆在我们小学阶段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面前的一道难关,这就对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教学能力的更高要求。如何培养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有着过硬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则成为了摆在各级教育部门的一个首要问题。 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学习者能同时使用母语和汉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如何使学生掌握双语、使用双语、最后形成双语思维,我们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蒙古族小学进行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调查时针对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即双语教材的分析能力、双语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设计双语教学的能力和双语教学课堂中的应变能力。也对以上四方面在今后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解决问题改善提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另外双语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探索的一个新的突破口,绝不能简单地将双语教学与强化汉语等同起来,在通过深入分析学生学习语言过程中的心理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双语教师的双语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探讨中逐渐去发现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 “蒙汉”双语教育一直是内蒙古民族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中之重,小学双语教育作为双语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个体的一生及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民族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要把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民族教育发展的重点来抓,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与实施者,其教学能力对双语教学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对于内蒙古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整体教师队伍建设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蒙古族 双语教学 教师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752.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11
- (一)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8
- (二) 国内外关于“双语教学”的相关研究状况8-9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9-11
- 一、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11-18
- (一) 双语教学的概念界定11
- (二) 教师教学能力理论11-16
- (三) 理论基础:儿童语言获得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6-18
- 二、 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蒙古族小学“双语教学”教师教学能力相关因素的现状调查分析18-21
- (一) 教师对双语教材的分析能力18-19
- (二) 教师在双语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力19-20
- (三) 教师设计双语教学的能力20
- (四) 教师在双语课堂中的应变能力20-21
- 三、 整合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蒙古族小学“双语教学”中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21-24
- (一) 教师对双语教材的分析能力中存在的问题21-22
- (二) 教师在双语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中存在的问题22
- (三) 教师设计双语教学的能力中存在的问题22-23
- (四) 教师在双语课堂中的应变能力中存在的问题23-24
- 四、 解决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蒙古族小学“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存在问题的对策24-28
- (一) 双语教师要具有独特的双语教育知识结构24
- (二) 双语教师要具有的教学能力24-27
- (三) 双语教师要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27-28
- 结论28-29
- 参考文献29-30
- 致谢3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景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福州师专学报;2001年06期
2 张彬;刘小兵;王辉艳;谷晋川;江元霞;;浅谈双语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年03期
3 杨淑芹;孟凡丽;;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解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2期
4 董川黔;;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吐尔地布;;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6 郭天翔,孟根其其格,唐苏格;对内蒙古自治区“双语”、“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7 李泉;;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J];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02期
8 刘运新;教师的应变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教书育人;2001年23期
9 包翠菊;金志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10 杨四耕,戴云;我国双语教学研究新进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08期
本文编号:625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625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