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与完美主义关系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抑郁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与完美主义关系的研究
【摘要】:目的:(1)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2)探讨抑郁症患者的完美主义个性的特点;(3)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完美主义个性的关系;(4)不仅对门诊及住院抑郁症患者心理干预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家庭教育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化访谈。对2014年8月—2015年3月在某市心理卫生中心依据DSM-V诊断为抑郁症的57例住院患者,男27例,女30例,年龄14~37岁。其原生家庭完整且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并有意愿配合研究。对照组60例,男、女各30例。在生物属性如年龄、性别和社会属性如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与抑郁组无显著差异,并且无精神、心理疾病及心理科就医住院史。对两组使用了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完美主义问卷中文版作为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计算。同时,研究者从问卷调查研究的被试中选取3名参与一对一的半结构化访谈,从而进一步证实父母教养方式与完美主义有很大的关系。结果:1.抑郁组的父母教养方式表现为低情感温暖理解、高惩罚严厉、高过度干涉及高拒绝否认,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研究结果显示,在完美主义的五个维度中,抑郁组完美主义的总分以及担心错误、父母期望、行动的疑虑三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条理性与个人标准这两个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完美主义总分及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4.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对完美主义各维度有不同程度的预测。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对完美主义适应性维度的个人标准和条理性都具有正向预测;父母双方的过干涉过保护因子对个人标准有正向预测;父亲偏爱对条理性有负向预测。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干涉过保护因子对对完美主义非适应性维度的担心出错、父母要求和行动的疑虑维度具有正向预测。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对担心出错具有负向预测;父亲惩罚严厉对父母要求有正向预测,父亲拒绝否认对父母要求有负向预测。父亲惩罚干涉对行动的疑虑具有正向预测。结论:抑郁症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完美主义个性特点的关系密切。在临床工作中,心理师及医务工作者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不仅要关注抑郁症患者的个性特点,还可以积极地争取抑郁症患者家属的配合,这对于抑郁症患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地影响作用。
【关键词】:抑郁症 父母教养方式 完美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8;R749.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2
-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2-23
- 1.1 抑郁的研究综述12-15
- 1.1.1 抑郁症的概念及诊断标准12
- 1.1.2 抑郁症的影响因素12-14
- 1.1.3 抑郁症的治疗14-15
- 1.2 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综述15-17
- 1.2.1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15
- 1.2.2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15
- 1.2.3 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15-17
- 1.2.3.1 国外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15-16
- 1.2.3.2 国内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16-17
- 1.2.3.3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关系17
- 1.3 完美主义的研究综述17-21
- 1.3.1 完美主义的定义17-18
- 1.3.2 完美主义的分类18-19
- 1.3.3 完美主义的测量19-20
- 1.3.4 完美主义与抑郁的相关研究20-21
- 1.4 问题提出21
- 1.5 研究目的21
- 1.6 研究假设21
- 1.7 研究意义21-22
- 1.8 研究创新性22-23
- 2 研究设计23-25
- 2.1 研究对象23
- 2.2 研究工具23-24
- 2.2.1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23
- 2.2.2 中文版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MPS)23-24
- 2.2.3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24
- 2.3 研究程序24-25
- 2.3.1 测试24
- 2.3.2 数据分析24-25
- 3 研究结果25-30
- 3.1 抑郁组与对照组父母教养方式分数比较25
- 3.2 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完美主义分数比较25-26
- 3.3 抑郁症患者完美主义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26-27
- 3.4 抑郁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完美主义各维度的回归分析27-30
- 4 半结构化访谈30-37
- 4.1 研究目的和意义30
- 4.2 研究程序30-31
- 4.2.1 访谈对象30
- 4.2.2 访谈地点30-31
- 4.2.3 研究设计31
- 4.2.4 访谈提纲31
- 4.3 访谈过程31-34
- 4.3.1 受访者背景资料介绍:31-32
- 4.3.2 经整理后的访谈片段记录如下:32-34
- 4.4 访谈小结34-37
- 5 讨论37-44
- 5.1 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37-38
- 5.2 完美主义的特点38-40
- 5.3 抑郁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与完美主义的关系40-44
- 6 结论44-45
- 7 研究局限及展望45-46
- 参考文献46-52
- 附录52-53
- 个人简历53-54
- 致谢5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冠舒;;自我参照效应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郭成;郭峰;;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教育建议[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赵冬菊;儿童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年05期
4 周路平;孔令明;;抑郁症个体反事实思维特征的实验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年03期
5 卓东炳 ,许勤伟 ,王运策;父母养育方式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J];海南医学;2002年01期
6 李建芬;陈文明;鲁文兴;;中学生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7 李强;张朝辉;宋景贵;穆俊林;;儿童时期父母教养方式对躯体化障碍人格特征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01期
8 刘均富,邱昌建,王启会,张伟;神经症类患者防御方式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J];华西医学;2003年01期
9 韩玉荣,王尧;母亲情绪对儿童心理疾患的作用机制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年04期
10 苏晓巍,于萍,刘淑敏,王欣;父母教养方式对应试中学生焦虑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伍业光;;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在中国的应用[A];江苏民政医学2000论文资料汇编[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少华;不同认知任务中人格特质对信息加工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许碧云;结构方程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4年
4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5 金一波;抑郁个体情绪认知机制及干预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朝辉;躯体化障碍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王力娟;中小学教师状态焦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顾思梦;成人依恋影响大学生抑郁的心理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廖传景;留守儿童安全感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雯雯;自杀意念高中生的自我认知特征[D];河南大学;2011年
2 王学志;自杀意念高中生的社会信息编码特征[D];河南大学;2011年
3 杨磊;听障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态度对其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yN;我国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元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彦锋;中老年人记忆自我参照效应的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明;父母养育方式量表(PBI)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李U喚,
本文编号:655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655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