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政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政策研究
【摘要】:在城镇化、工业化浪潮下,未来中国“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成为我国无法逃避的现实难题。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打造一支精干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扎实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核心和关键。纵观国内外关于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大多囿于经济管理视角下对宏观问题的原则性归纳性研究,而从教育学视角对微观问题进行细节的开拓性的研究着墨不多。因此,细化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形式、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首先,以教育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二元经济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充分挖掘农民、职业化和新型职业农民深层蕴涵:新型职业农民可表示为PA=(A+B+A*B+b)*(αX+εY);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自建国以来关于农民教育的政策和16个中央“一号文件”中有关农民教育内容进行了纵向梳理,勾勒了我国农民教育政策的演进轨迹:扫盲教育、业余教育、计生教育逐渐淡出视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愈加迫切;运用比较归纳法,对美、法、日、韩四国的职业农民教育进行横向剖析:它们存在法律先行、形式多样灵活、顶层设计与政府推动等共同点。其次,利用天津市五区县14个乡镇1032个样本农民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19.0,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因素;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教育内容偏好的因素;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列联表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影响教育方式、教育时间和教育地点的因子:它们受到农民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鉴于此,应提高受教育主体与教育内容、形式、时间和地点之间的耦合度,提高教育的实效性。第三,从教育机构、政府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农民职业化进程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政策结构。应尊重农民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遵循教育规律;建立资格准入的人力资本归农机制;发挥天津市职业教育优势,构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生成京津冀协同多方利益驱动机制;增强教育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耦合度;健全培育制度,营造良好环境等。
【关键词】:农民职业化 新型职业农民 政策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5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5
- 1.1.1 研究背景11-14
- 1.1.2 研究意义14-15
- 1.2 文献综述15-21
- 1.2.1 国外对农民教育的研究15-16
- 1.2.2 国内对农民教育的研究16-20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20-21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21-23
- 1.3.1 研究目标21-22
- 1.3.2 研究内容22-23
- 1.3.3 技术路线23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23-24
- 1.4.1 研究方法23-24
- 1.4.2 创新点24
- 1.5 本章小结24-25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25-34
- 2.1 理论基础25-28
- 2.1.1 教育学理论25-26
- 2.1.2 人力资本理论26-27
- 2.1.3 二元经济理论27-28
- 2.1.4 新经济增长理论28
- 2.2 概念界定28-33
- 2.2.1 农民28-29
- 2.2.2 职业化29
- 2.2.3 农民职业化29-30
- 2.2.4 新型农民30-31
- 2.2.5 新型职业农民31-33
- 2.3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国内外农民教育政策梳理34-48
- 3.1 我国农民教育政策的纵向梳理34-43
- 3.1.1 建国初期至“文革”前期的农民教育(1949-1966年)34-35
- 3.1.2“文革”时期的农民教育(1967-1977年)35-36
- 3.1.3 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农民教育(1978-1999年)36-38
- 3.1.4 新世纪的农民教育(2000-2014年)38-40
- 3.1.5 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农民教育(1982-2014年)40-43
- 3.2 国外职业农民教育政策的横向剖析43-47
- 3.2.1 美国的职业农民教育43-44
- 3.2.2 法国的职业农民教育44-45
- 3.2.3 韩国的职业农民教育45-46
- 3.2.4 日本的职业农民教育46
- 3.2.5 四国职业农民教育政策比较46-47
- 3.3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实证分析48-67
- 4.1 样本的简单统计分析48-50
- 4.2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决策分析50-58
- 4.2.1 单因素方差分析50-55
- 4.2.2 主成分分析55-57
- 4.2.3 模型分析57-58
- 4.3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内容分析58-61
- 4.4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形式分析61-63
- 4.5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时间分析63-64
- 4.6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地点分析64-66
- 4.7 本章小结66-67
- 第五章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政策设计67-80
- 5.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政策设计结构67-68
- 5.2 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68-69
- 5.2.1 树立以农民为主体的教育观68
- 5.2.2 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发挥示范效应,尝试“导生制”68-69
- 5.3 以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为起点,实现城乡人力资本双向流动69-73
- 5.3.1 建立资格准入的人力资本归农机制,发挥“聚合-过滤”效应69-70
- 5.3.2 发挥天津职业教育优势,京津冀协同生成多方利益驱动70-73
- 5.4 密切新型职业农民教育需求与供给的衔接,增强适切性73-78
- 5.4.1 将测评纳入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首要环节73
- 5.4.2 依据需求偏好,科学安排教育内容73-74
- 5.4.3 围绕教育实效,实现形式多样耦合74-76
- 5.4.4 注重时空安排,,提高实际满意度76-77
- 5.4.5 实施分类教学,优化农民学习模式77-78
- 5.5 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78-79
- 5.6 本章小结79-80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80-82
- 6.1 研究结论80
- 6.2 研究不足80
- 6.3 研究展望80-81
- 6.4 本章小结81-82
- 参考文献82-86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86-88
- 致谢88-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郭建鑫;;从新型农民的内涵浅谈农民培训的有效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2 张新华;田玉敏;;天津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模式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16期
3 郭君平;任钰;何忠伟;;都市型现代农民的内涵与特征分析[J];北京农业;2010年30期
4 陈华宁;;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及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03期
5 杜建荣;马万峰;;移动学习模式在农民教育培训与技术支持服务应用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19期
6 吴利才;张晓波;;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J];改革与开放;2011年02期
7 王秀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管理探索[J];管理世界;2012年04期
8 王丽;张建敏;;英法韩农民培训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李水山;黄长春;李鹤;;韩国新村运动的核心——新村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年03期
10 李水山;;我国农民教育的制度性障碍与结构性矛盾[J];教育与职业;2008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建兰;周清平;曾明星;李军;;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综合服务平台 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机制研究[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陈阳;[N];中国经济导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学贵;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包平;二十世纪中国农业教育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3 唐智彬;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红辉;梁漱溟农民教育思想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李逸波;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职业分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21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721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