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融合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西方融合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本文从概念体系、内容框架以及实施过程三个方面对当下西方国家融合教育课程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调整,从而更有利于在我国国情下开展融合教育做了思考。文章认为应该强化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本位,从提高教育质量入手,重视随班就读学校课程的建设和过程性评价。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融合教育课程 概念 内容 实施 支持保障
【分类号】:G769.1
【正文快照】: 1前言融合教育理念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民权运动(Civil Rights)[1],80年代由Stainback.W和Stainback.S等学者(1984)[2]正式提出后迅速成为全球范围内特殊教育研究的热点。融合教育的理念在1948年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中已被明确宣告,在《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邓猛,潘剑芳;关于全纳教育思想的几点理论回顾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2 邓猛;关于全纳学校课程调整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3期
3 肖非;中国的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3期
4 邓猛;雷江华;;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与社会适应目标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8期
5 颜廷睿;邓猛;;西方全纳教育效果的研究分析与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03期
6 邓猛;景时;;从随班就读到同班就读:关于全纳教育本土化理论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08期
7 颜廷睿;邓猛;;全纳课堂中的学习通用设计及其反思[J];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琳;;当代教育理念与模式下的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为例[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2 张丹丹;孙钠;;成都市幼儿园融合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12期
3 裴巧灵;李晓菊;;全纳教育研究综述[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年04期
4 何侃;;残疾儿童教育现状与展望[J];残疾人研究;2012年02期
5 孙玉梅;;教育公平视野下特殊教育的走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李果;申仁洪;;一个低视力孩子随班就读的叙事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刘敏;;近年来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慕雯雯;;西方特殊教育安置模式的演进对我国的影响[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9期
9 王振洲;;特殊儿童家长对学前融合教育态度的研究概述[J];大学教育;2012年06期
10 郭锡;;我国随班就读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毕节学院学报;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娟;;浅析残疾人教育公平问题[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3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景时;中国式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的文化阐释与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慧丽;融合教育理念下资源教师角色的指导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周周;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发展性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孙立坤;提升高中数学教师形成性评价教学技能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莉莉;小学轻度弱智随班就读生家庭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美贤;“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婕;小学初段随班就读学生语、数课程的调整[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存泉;随班就读脑瘫学生辅助技术支持方案制定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楠;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D];西南大学;2011年
7 裴巧灵;芬兰全纳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蔚洁;上海市小学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岳琪;辅读学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会敏;全纳教育理论分歧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猛;朱志勇;;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邓猛;肖非;;隔离与融合:特殊教育范式的变迁与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熊絮茸;邓猛;;融合教育的宽容脉络及其现代性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4 赵立勤;;浅析广告质量和广告效果的关系[J];企业技术开发;2006年02期
5 孙玉梅;;国际全纳教育研究的进展及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07年11期
6 邓猛;苏慧;;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嫁接与再生成:基于社会文化视角的分析[J];教育学报;2012年01期
7 朴永馨;融合与随班就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04期
8 李慧聆,张思堂,覃海琪;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调查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1997年04期
9 周卫,汤盛钦,梅仲孙;上海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调研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1997年04期
10 赵树铎,刘福泉;天津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调查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漱芹;;概观德国不来梅州学前融合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5期
2 方俊明;;融合教育与教师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陈端阳;;实践“融合教育”的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08年10期
4 闫燕;邓猛;汪斯斯;;印度融合教育的发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年04期
5 熊絮茸;邓猛;;融合教育的宽容脉络及其现代性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6 展雷蕾;;推进融合教育 谱写新的华章——浙江省宁波市达敏学校社区化融合教育的实践创新[J];现代特殊教育;2012年01期
7 刘敏;;近年来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熊琪;;意大利融合教育成功的原因分析及启示[J];绥化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9 刘敏;;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现状与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熊琪;;意大利融合教育成功的原因分析及启示[J];文教资料;2012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江巧月;;健聋合一融合教育的班级管理[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江巧月;;健聋融合教育的班级管理[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刘春惠;李秀峰;党传升;;理工融合教育模式的研究基础与调研分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春惠;李秀峰;党传升;;理工融合教育模式的调查与研究[A];跨入新世纪——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之路[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艳华;一位特殊孩子妈妈的“融合教育”经[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朱良骏 万仁辉 温现青;福田:融合教育给特殊儿童一样的蓝天[N];深圳特区报;2013年
3 邓猛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融合教育的理论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周念丽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早期融合教育:所有的儿童都能学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卢彬;“融合教育”突破“歧视樊篱”[N];南宁日报;2010年
6 方俊明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融合教育: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教授 顾定倩;融合教育不能靠普校单打独斗[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记者 麦凤庄;佛山首次研讨“融合教育”[N];佛山日报;2012年
9 杨桦;让他们通过融合教育融入社会[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韩俊;发展融合教育,促进教育公平[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婷;对美国职前普通小学教师对融合教育所持态度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兵杰;社会工作介入学前融合教育初探[D];郑州大学;2012年
3 张国栋;质量评价视角下学前融合教育现状的跨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4 杨凤金;协同教学在美国融合教育中应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龙兰思;澳门教师对听觉障碍学生融合教育的态度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焦庆娜;个案工作行为治疗在特殊儿童融合教育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4年
7 虞洁;对教师、家长融合教育认识的调查及智障儿童的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宇;学前融合教育促进普通幼儿亲社会行为获得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楠;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10 贾天食;社会工作介入特殊需要儿童学前融合教育的探索[D];郑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36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736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