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文化差异:M中学内地新疆班维汉文化互动的民族志
本文关键词:超越文化差异:M中学内地新疆班维汉文化互动的民族志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互动 文化差异 内地新疆班 民族志 跨文化适应 文化互动教育
【摘要】:内地新疆班与内地西藏班(校)作为新时代的边疆少数民族内地办学项目丰富了内地学校场景中的文化多样性,为多民族师生的文化互动搭建了平台。借鉴人类学田野民族志的方法,笔者以英语实习教师的身份进入田野,进行了一年的参与式田野调查,通过一个个案折射内地新疆班维汉文化互动的全貌。维汉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生活差异、语言差异、学业差异等被维汉师生认为在文化互动的初期带来挑战。个案学校"以宽代严"、"眼高手低"、"共享校园"、"弹性编班"等管理制度和理念对促进维汉师生的文化互动取得了成效。这些经验体现出一个总的理念,即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强调文化深层次的普世性,体现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和谐社会基本理念。在个案情境下,维吾尔族学生和当地师生互动的过程成为了超越文化差异的过程,双方建立了"背着馕去做客"的跨文化友谊,这种文化互动还进一步延伸到了学校所在的小镇和学生的家庭中。这一个案的启示在于,文化差异对参与互动的双方都会形成挑战,但在积极的文化环境中,不同文化群体间的接触越多,他们彼此的尊重和态度就会越积极。边疆少数民族内地办学增加了不同民族师生的接触与交往,为增进了解、超越差异提供了潜在的机会。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文化互动 文化差异 内地新疆班 民族志 跨文化适应 文化互动教育
【分类号】:G758.1
【正文快照】: 一、引言边疆少数民族内地办学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唐代西川节度使在成都举办专为南诏王室及大臣子弟读书的学校;此后,清政府、国民政府和新中国政府均有为少数民族在内地举办蒙藏学校、干部培训班(校)[1]。创办于1985年的内地西藏班(校)和创办于2001年的内地新疆班开启了新时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常永才,孟雅君;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革新:文化人类学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3 常永才;;何以促进教育人类学发展:美国学者学习领域研究浅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4 熊少严;张丹;;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1期
5 陈国明;余彤;;跨文化适应理论构建[J];学术研究;2012年01期
6 严庆;刘雪杉;;民族交往:提升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以内地西藏班(校)为例[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圣愚;苗丽;;湖北省襄阳市散杂居回族发展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马雯;;从语言关联性透视中西传统法律文化的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张同乐;;中西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张玲;;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不对等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5 黄洁;;翻译中的文化渗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6 王薇;;跨文化意识穿行于语用翻译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7 吴明亮;路艳梅;;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8 冯智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9 岳振国;;论民族院校传统文化课程教学[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邹华;;英汉思维模式差异与跨文化语言交际探论[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士辉;;文化自觉与民族精神[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4年
2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3 常悦珠;陈慧;;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阶段研究[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4 李建伟;;版权贸易中的编辑角色[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成人教育研究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胡建川;;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展望[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7 史梦薇;;试析镇山村民族传统教育现状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黄亮;姚晶;刘玲;;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改革[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9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10 赵瑞芳;;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永才,孟雅君;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革新:文化人类学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2 常永才;呼和塔拉;;西方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理论局限及其超越[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6期
3 王鉴;多元文化教育的世纪论争[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4 王鉴;西方国家的多元文化教育及其批判[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5 孙国保;;以德为本,多管齐下,做好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德育工作[J];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06期
6 徐继存,秦志功;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7 常永才;;人类学习的特点:当代美国教育人类学的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8 蒋述卓;现实关怀、底层意识与新人文精神——关于“打工文学现象”[J];文艺争鸣;2005年03期
9 聂衍刚,郑雪,张卫;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10 阿不拉·艾买提;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做好内地新疆高中班的工作[J];中国民族教育;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为理;深港文化互动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学术研究;2000年12期
2 王十禾;网络时代的文化互动[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年04期
3 罗康隆;论民族文化互动的特点及本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李卫国;时尚与习俗中的文化互动现象——北京、上海、河南,中国文化大三角格局民俗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辛文;凌绍崇专著《思林百年社会变迁——壮汉文化互动与交流》出版[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6 孟三爱;;大学文化与社区文化互动关系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李然;;当代湘西民族文化互动探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凌绍崇;;论横山寨马市与民族文化互动交流[J];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9 周桂英;;文化生态观照下的全球文化互动图式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10期
10 冯润;;中越跨境文化互动——以云南为例[J];黑河学刊;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晓华;;畲族与客、闽族群的语言文化互动[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2 陈水德;;“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互动倾向[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祝建军;潘革新;;让文化互动植根于语文教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雁 中共海港区委宣传部部长;创新思路,,推进城乡文化互动互访[N];秦皇岛日报;2010年
2 王佳可;提高跨文化互动能力[N];人民日报;2013年
3 李钊;关注法律文化互动 推进基本理论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陈国灿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从南北文化互动看江南地域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宋佳p
本文编号:753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753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