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01:35
本文关键词:乌鲁木齐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调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乌鲁木齐少数民族大学生 国家认同 乌市高校
【摘要】:国家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只有明确了自己属于一国的国民身份,才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履行作为一国公民应尽的职责。乌鲁木齐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中的精英,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推动新疆发展的有生力量,其国家认同度的高低关系到民族团结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对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刻意义。同时新疆作为一个民族地区,内部的情况较为特殊,面对的国际环境也比较复杂,这就会导致国际上的风吹草动会影响到新疆的安全局势。再加上分裂势力对于把新疆分裂出去的图谋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这就使得新疆面临的局势比较严峻,处于校园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经历缺乏,思想认知比较单纯,易于成为分裂势力利用的工具,面对这一情况,研究乌鲁木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路径,树立起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的国家认同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以乌市四所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新疆特殊的区情及人文环境,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基础上获取了乌鲁木齐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的分析发现:乌鲁木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整体状况良好,对国家具有较高认同,但同时部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存在一些问题,即是对于国家的相关概念及历史文化知识掌握不足,对国家相关事件的关注度不高,对分裂势力的认知存在偏差,公民意识比较欠缺。结合存在的问题从国际、国内、社会及个人角度出发分析了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 针对发现的问题与影响因素,对加强乌鲁木齐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感提出了几点思考,即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普及公民认同教育,,加快经济的发展,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从社会出发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家认同环境,要普及国家相关历史知识,利用媒体资源宣传优秀事迹来促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建立国家认同培养网站,结合家庭教育来提高国家认同,学校则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举办多种活动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国家的情感体验,加强法制观念教育,鼓励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来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包容,少数民族大学生还要从自身出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能力,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具体的爱国行为。
【关键词】:乌鲁木齐少数民族大学生 国家认同 乌市高校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5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序言9-17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9-10
- 1.1.1 选题的背景9
- 1.1.2 选题的意义9-10
- 1.2 研究综述10-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4-15
- 1.3.1 研究思路14-15
- 1.3.2 研究方法15
- 1.4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15
- 1.4.1 研究重点15
- 1.4.2 研究难点15
- 1.4.3 创新之处15
- 1.5 国家认同相关理论15-17
- 1.5.1 认同15-16
- 1.5.2 国家认同16-17
- 2 乌鲁木齐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17-36
- 2.1 乌鲁木齐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整体现状18-22
- 2.1.1 国家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中占有重要地位18-19
- 2.1.2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的昌盛与取得的进步倍感荣耀19-20
- 2.1.3 对于个人应对国家履行的责任认知较明确20-22
- 2.2 乌鲁木齐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程度分析22-36
- 2.2.1 从认知现状分析国家认同22-26
- 2.2.2 从满意度现状分析国家认同26-29
- 2.2.3 对于国家情感现状的分析29-32
- 2.2.4 对于国家行为现状的分析32-36
- 3 乌鲁木齐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36-51
- 3.1 存在问题36-39
- 3.1.1 部分学生对于国家相关概念理解不清,历史、文化知识掌握不足36
- 3.1.2 部分学生对于国家相关事件关注度不够36-37
- 3.1.3 部分学生对于分裂势力的认知存在偏差,相关内容辨析不清楚37-38
- 3.1.4 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比较欠缺38-39
- 3.2 影响乌鲁木齐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主要因素39-51
- 3.2.1 国际环境39-42
- 3.2.2 国内因素42-44
- 3.2.3 社会因素44-47
- 3.2.4 个人因素47-51
- 4 加强乌鲁木齐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几点思考51-58
- 4.1 从国家的角度出发,为国家认同提供保障51-52
- 4.1.1 普及公民认同教育51
- 4.1.2 加快经济发展51-52
- 4.1.3 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全方位投入52
- 4.2 营造良好国家认同的社会环境52-54
- 4.2.1 普及国家相关历史知识52-53
- 4.2.2 利用媒体资源宣传优秀事迹,促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53
- 4.2.3 建立国家认同培养网站53-54
- 4.2.4 结合家庭教育来提高国家认同54
- 4.3 通过学校教育提高国家认同54-56
- 4.3.1 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54-55
- 4.3.2 通过举办多种活动,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国家的情感体验55
- 4.3.3 加强法制观念教育55-56
- 4.3.4 鼓励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包容56
- 4.4 少数民族大学生要从自身出发,以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做忠诚爱国者56-58
- 4.4.1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能力56-57
- 4.4.2 将爱国情感转化为具体爱国行为57-58
- 结束语58-59
- 参考文献59-62
- 附录62-67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67-68
- 后记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秀玲;马丽萍;;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12期
2 吴燕和,袁同凯;族群意识·认同·文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3 金志远;;论国家认同与民族(族群)认同实质的相异性[J];前沿;2011年09期
4 解志苹;吴开松;;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认同的重塑——基于地域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良性互动[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4期
5 陈茂荣;;“民族国家”与“国家民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紧张关系何以消解[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6 斯琴格日乐;;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肖迎春;赵洲;;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J];教育探索;2008年12期
8 李晓霞;民族传统文化与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J];新疆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866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86652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