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国家学分银行的路径与机制
本文关键词:论建设国家学分银行的路径与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国家学分银行 法律授权 标准体系 资格框架 建设主体
【摘要】:建设学分银行是加快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推动教育再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但学分银行的性质、管理体系等还亟待明确和完善。而建设国家学分银行,则是确保学分银行权威性与公信力,并作为终身教育"立交桥"发挥功能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建设国家学分银行的必要性、体制机制建设的顶层设计、国际经验的比较与借鉴、基本条件与构建主体的考量等维度,对我国建设国家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弥补当前各地学分银行在匮乏完善理论指导、缺失严格规范制度及统一框架体系情况下仓促上马所带来的种种缺陷。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国家学分银行 法律授权 标准体系 资格框架 建设主体
【基金】:中国高教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创新与发展研究”(2014ZBC015)
【分类号】:G729.2
【正文快照】: 建设学分银行,搭建各级各类教育融通与衔接的“立交桥”,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全民终身学习及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共识与重大战略。换言之,把各种亦已存在但因行政归属及教育层次的不同而处在纵向阻断、横向割裂状态的教育资源,通过学分银行对学习过程及结果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立科;;南非基于国家资格框架的学分转换与积累制度建设及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延华;卢玉梅;鄢小平;王立科;;我国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中标准体系的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2014年03期
2 丁鹏;;其他国家和地区学习成果认证和互认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年03期
3 鄢小平;;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模式选择和架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15年01期
4 赵国安;李燕飞;王晓菲;赵秀丽;郭明;;学习过程认可框架体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黎明;从韩国的“学分累积制度”看我国“学分银行”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5年09期
2 熊惠平;谈高职院校推行"学分银行"的困难与障碍[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吴言;;学分银行:在探索中艰难前行[J];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25期
4 邓澳利;;浅析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困难与障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25期
5 邓澳利;;浅析我国“学分银行”推行的困难与障碍[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6 黄健;;学分银行:实现终身学习理想的重要途径[J];成才与就业;2009年17期
7 张莹;;论学分银行的体系建设及其功能定位[J];云南电大学报;2011年02期
8 吴钧;;“学分银行”实施的困惑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Z1期
9 高琳;;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召开学分银行网络平台设计工作会[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杨敏;;学分银行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20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远程教育教席系列国际研修班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慈溪市教育局课题组;彭飞龙;陆和杰;罗科技;陈海强;刘柱杰;;构建市民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何学书;周增清;;绿色证书“学分银行”初探[A];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肖良松;;发展职业教育 建立学分银行[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各辉;学校“学分银行”助茶农成才[N];湄洲日报;2009年
2 记者 吴晓向 实习生 刘秋炎;北京市总实施“学分银行计划”[N];工人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郑晋鸣;用“学分银行”鼓励学生创新[N];光明日报;2011年
4 徐健;学分银行计划 打造精兵高手[N];中国石化报;2011年
5 通讯员 杨文生 靳婷婷;“学分银行”催生“校园发明家”[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徐瑞哲;“学分银行”与市民有啥关系[N];解放日报;2012年
7 早报记者 韩晓蓉 实习生 李路 赵越;上海“学分银行”昨起“开业”[N];东方早报;2012年
8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 刘素娟;“学分银行”如何夯实终身学习“立交桥”基础[N];光明日报;2013年
9 本报首席记者 徐瑞哲;上海学分银行开户者逾40万[N];解放日报;2013年
10 记者 张学军;职业培训有了“学分银行”[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澳利;“学分银行”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胡荣琳;江西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分银行制建立及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韦雄沣;广西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构建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4 纪在云;香港继续教育资历架构的实践经验及其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衡播;武汉城市圈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杜社玲;韩国、欧洲学分银行实践及其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艳霞;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8 王春晓;“学分银行”对学生学习方式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俸娅楠;农业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构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10 武洁水;福建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38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938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