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民族高校信任和谐民族关系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构建民族高校信任和谐民族关系的思考
【摘要】:信任和谐的民族关系是民族高校民族团结与稳定发展的基础,是广大民族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校园环境。构建民族高校中信任和谐的民族关系,坚持平等、尊重差异是基本前提;加强沟通,化解矛盾是关键;加强文化引领、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是根本保障。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关键词】: 民族高校 信任和谐民族关系 构建
【分类号】:G758.4
【正文快照】: 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关系。信任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坚实保证,也是民族高校民族团结与稳定发展的基础。一、构建民族高校信任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性民族关系指民族发展过程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贤秋;;信任: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社会基础[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巨安;;论诚信美德的个体享用功能[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彭雪红;;实现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信任[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5期
3 单菲菲;;试析社会资本与城市多民族社区治理[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肖冬平;;中国人隐性知识转移的机理与模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禹杰;建设工程项目组织沟通机理、互动机制及其有效性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余德海;航天型号研制过程中的知识共享关键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郎雪霞;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现状及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2 刘莉;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娄岁寒;高原生态守望者[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也夫;信任的简化功能[J];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2 蒋锐;中俄民族问题比较研究[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0年03期
3 彭兆荣;民族认同的语境变迁与多极化发展——从一个瑶族个案说起[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4 郝时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J];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超;胡启勇;;民族高校教研室建设及评价体系构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谢新国;试论民族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6期
3 李世强;论边远省区民族高校的英语教学改革[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李建农;试论“服务育人”在民族高校的地位与作用[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5 林晋;论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罗布江村;全力推进创新[J];中国民族;2003年02期
7 宁茂;论民族高校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10期
8 张立辉;李永政;;浅谈民族高校的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民族;2010年12期
9 张鹏程;民族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初探[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10 卿宏;浅析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的思路[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田志超;;试论网上党校远程教学体系的构建[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俊宗;;构建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 为民族地区培养适切性人才——以西北民族聚居区高校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刘玉彬;张树安;宋敏;李晓梅;;民族高校多层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兴全 西南民族大学科技处处长;民族高校“十二五”期间大有作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记者 刘铁军 通讯员 吴国富;新中国第一所民族高校喜庆60华诞[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 严玉明;以高度责任感做好民族院校的稳定工作[N];中国民族报;2009年
4 记者 夏静;研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N];光明日报;2009年
5 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风雨兼程志弥坚 筚路蓝缕著新篇[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夏静;民族院校负责人研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肖雨枫;包容是西南民族大学的大性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兰州城市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马振林;研究实际问题推进民族教育[N];甘肃日报;2008年
9 记者 张潇潇;阳光下的民族高等教育[N];四川政协报;2009年
10 记者 马敏;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 牢固树立良好的民族观宗教观[N];华兴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丛静;民族高校隐性课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许林;公平视角下我国民族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魏国敏;中国民族高等教育财政支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红彪;湖南农民工培训体系构建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2 谢前任;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金炳燮;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罗丽萍;自我导向学习理论及其对学习型社会的意义[D];山西大学;2007年
5 王文琳;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正海;论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助服务体系的构建[D];天津大学;2005年
7 杨瑾;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学分制的模式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肖燕;民族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沈剑峰;民族高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模式建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许红花;民族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与管理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46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946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