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语与外语教学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
【分类号】:H3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文哲;;小学生英语错误纠错策略[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9期
2 李金霞;程张根;;从二语习得中的个人影响因素谈高职高专二语学习[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朱旦生;罗文亮;;中职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11期
4 王艳萍;;元认知理论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7期
5 黄兰;;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周锋;;浅析影响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学习的因素[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7 笪立;;英语写作中因果连接使用研究述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郭惠香;;母语习得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J];吕梁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佘敏;;“情感过滤假设”在英语课堂纠错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唐春燕;;关于开发高职学习者认知潜力的英语教学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蘅;程晓堂;;英语学位论文中转引使用情况的对比研究[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翠玲;安静;郭晓暹;李佳美;杨雯;;运用“模因论”培养学习者语言输出能力的尝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马照谦;;中国EFL学习者英语松紧元音习得的优选论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赵兴;;网络英语教学模糊综合评判探讨[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5 顾玉莲;;基于CLEC的大学生英语写作常见用词错误分析及对教学的启示[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王淑花;吴尚义;;基于语料库的学习者英语作文中there be结构的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7 王雪松;;解析英语写作中的石化现象[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8 张玲;黄瀊飞;;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情感渗透的作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周晓燕;;Email促进EFL学习者读写能力提升的研究报告[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潘丽;李小红;;学习动机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苍山卞庄教委 张化岩 张涛;享受人性化的英语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岚皋县民主中学 田海燕;让学生学起来更有动力[N];安康日报;2011年
3 采访者 文冀(商报记者) 受访者 朱莉娅·亚历山大(《新概念英语青少版》作者);外研社《新概念英语青少版》以“思想和灵魂,吸引学习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4 张连仲;结构系统、内容有趣的高端英语教材[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记者 赵凤华;成人学习英语有了“国家精品课程”[N];科技日报;2008年
6 贵阳市经贸学校 张敏;英语写作课上的教学策略[N];经济信息时报;2006年
7 严美华;赞同利用奥运促进汉语推广[N];光明日报;2003年
8 华南理工大学英语教师 周娉娣;82%的学生认可《综合教程》课文选材[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9 王东华;像钟琬婷一样学英语![N];中国邮政报;2007年
10 王逢鑫;有交际功能的英语词典[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军;中国学习者英语型式构成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严华;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形容词型式评价取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顾姗姗;负反馈、修正后输出、注意和感知对外语发展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杨柳燕;交替传译学习者英语口译产出的流利性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朱晓申;大学英语成功学习者综合培养路向研究:理论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周保国;中国学生英语冠词过渡语知识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7 陶友兰;试论中国翻译教材建设之理论重构[D];复旦大学;2006年
8 杨滢滢;二语习得中的形式与意义关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杨晋;母语者和学习者汉英语韵律发声双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宋秀平;突显、输出和注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仁福;过渡语理论与中学英语教学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琳;探究第二语言习得:一项对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过渡语形式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杜蓝;中国日语学习者“回问”会话策略的使用情况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龙居洋;关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学习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吴晶;中国日语学习者“ノダ”的习得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6 冯燕;促进学习者注意的手段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晶;论汉语时体特征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现在完成时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8 王丹;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作文词汇中所见的误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驰;词内特点意识对提高学习者的英语阅读能力效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苏羽;课外言语交互对第二语言学习的作用分析——三例个案[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43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543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