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本位”与“词本位”教学方法结合质疑——兼与刘颂浩先生商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若江;对法国汉语教材的再认识[J];汉语学习;2004年06期
2 刘颂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多样性问题[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刘社会;评介《汉语语言文字启蒙》[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峥琳;刘倩;;离合词中时量补语位置探析——从“结了十年婚”说起[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陈一,赵惜微;谓词性成分作主语的体词谓语句[J];北方论丛;1998年01期
3 王保东;论汉语非谓形容词[J];北方论丛;1998年06期
4 董爱华;如何理解英语中的省略[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马德全,张兴旺;动词与介词的联系和区别[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6 晋家泉;“语素与词素”二题[J];滨州师专学报;1998年01期
7 肖模艳,张骁;也谈离合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李振中;谈谈音译类外来词语素的认定——从“卡车”是否是一个语素谈起[J];昌吉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张勇;英汉句子主谓关系对比[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宗福常;这话中国人会怎么说?──谈小说对话的翻译[J];常熟高专学报;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绂;;浅析日本学生学习助动词的难点与误区[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2 吴勇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CSL)语法教学的“语法词汇化”问题[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3 徐彩华;史芬茹;陈颖;;中文心理词典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李泉;;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5 安雄;;《一级阅读字表》的编制及说明[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6 曾立英;;三字词中类词缀知识库的构建[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车淑娅;《韩非子》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蒋华;现代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多维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隋岩;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有效字符串”提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时间副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高燕;汉语外来词的名实及其造词法与构词法[D];延边大学;2000年
3 胡仲明;商务英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贺菊玲;《世说新语》语气副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国治;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的差异及其对英汉翻译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白瑞雪;“动词+在+地点名词”结构中的重新分析现象[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7 曹路漫;英汉互译中衔接手段和意义的处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徐秀芬;名动组合的偏正结构的多维考察[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春霞;基于语料库的离合词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10 王瑞烽;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基础汉语教材的汉字教学内容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杨惠元;第二语言教学的新模式(实验设计)[J];汉语学习;2000年06期
2 王骏;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实施“字本位”方法的实验报告[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陆俭明;汉语走向世界的一些思考[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王若江;由法国“字本位”汉语教材引发的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3期
5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6 郦青,王飞华;字本位与对外汉语教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6期
7 王骏;“字本位”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年01期
8 刘颂浩!100871;论阅读教材的趣味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9 孟国;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俭明;;我关于“字本位”的基本观点[J];语言科学;2011年03期
2 祝大鸣;认识能力的培养与外语教学[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6年02期
3 吴勇毅;;汉语作为外语环境下的教材编写——以面向法国人的《汉语入门》为例[J];国际汉语;2011年01期
4 杨小彬;;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成就与问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廖小琴;;对外汉语教学之我见[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红;;汉语本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吕必松;;汉语教学为什么要从汉字入手?(发言提纲)[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杨自俭;;我们为什么倡导学习字本位理论(提纲)[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陶健敏;;汉英字词本位理论下的字词下位对比框架重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邹晓辉;;优化“语义信息处理”的新方法与实施例——从“一词泛读”到“释义字组”再到“一字精读”[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澄霄;;汉字在强势语言中的定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荣;刘娅莉;;欧美中高级汉语学习者汉字学习与汉语水平的提高[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李娟;一部引人思考的理论语言学著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潘文国 华东师范大学)彭泽润(湖南师范大学;汉语独特性遭遇全球化危机[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庆环;“汉字难学”否 专家有新说[N];光明日报;2008年
4 主讲人 王蒙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全国政协常委;汉字与中国文化(一)[N];中国社会报;2005年
5 张青;基于汉字的汉语信息语法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尚新;汉语研究应以“字”为本[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杜翔;《现代汉语词典》词本位的编篡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周振鹤 葛红兵 郜元宝 陈光磊 胡守钧;汉语:突出外来语的重围[N];社会科学报;2002年
9 刘琼;“2004文化高峰论坛”重视汉语汉字[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曹瑞泰;日语汉字词与对日汉语教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敏;汉语语法的本位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2 唐智芳;字本位理念下的对外汉字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洪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合成词教学[D];山东大学;2008年
4 王红君;“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文教学模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吴恩锡;基于字本位理论的汉语词汇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莉娜;从《新编基础汉语》看“语文分开”的初级对外汉语教学模式[D];四川大学;2006年
7 马萍;基于字形对比的对日本学生的集中识字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于祖波;汉语“词”的离合现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魏焯s,
本文编号:2561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561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