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汉语“得”字补语句习得情况考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戴耀晶;试说汉语重动句的语法价值[J];汉语学习;1998年02期
2 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1期
3 鲁健骥;状态补语的语境背景及其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金铭;教外国人汉语语法的一些原则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2期
2 高霞;英语国家学生副词“就”的偏误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林达青,元传军;重动句语用功能研究综述[J];池州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4 张豫峰;“得”字句与语体的关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吕映;汉语重动句式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张豫峰!上海市松花江路2500号25~#-601室,上海200433;“得”字句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2000年02期
7 徐子亮;外国学生的汉语中介语现象再认识[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8 杨玉玲;重动句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2004年03期
9 朱其智;;留学生汉语杂糅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7年03期
10 王茂林;留学生“比”字句习得的考察[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旺熹;;“动+得+形”结构的变体形式[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2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刘雪芹;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牛顺心;汉语中致使范畴的结构类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旺喜;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红;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桃;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孙红玲;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鹏举;韩国留学生汉语动结式习得过程及其言语加工策略[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王阳;“得”字句的语法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程丽丽;补语语义指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叶翔;留学生汉语常用副词偏误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5 周鹏程;现代汉语“V得R”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6 魏扬秀;重动句原因解释功能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7 杨翼;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8 孙红玲;从量变到质变[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9 许哲;朝鲜族小学生汉语述补结构偏误分析[D];延边大学;2002年
10 幸江涛;留学生使用汉语复句的偏误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杨;;韩国学生汉语词语习得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3期
2 李冰;;词形影响日本学生汉语词汇习得的实证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5期
3 张宝林;;外国人汉语句式习得研究的方法论思考[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02期
4 袁嘉;;外国学生习得汉语任指范畴的难易度探析[J];汉语学习;2011年04期
5 游红明;;韩国学生动词词组习得偏误分析之一——动词本身的偏误——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6 汪翔;张小克;;中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把”字句习得偏误分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I.Kecskes;L.Albertazzi;王勤玲;;《双语的认知面面观》介绍[J];当代语言学;2011年03期
8 周苏君;;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9 李春红;;汉语近义词本体转向研究——以“幸亏”、“好在”为例[J];语文知识;2011年02期
10 陈之爽;;近十年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综述[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希涛;;西班牙语母语学习者对汉语普通话[t釽]、[t釽~h]的感知与产生[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华宗德(发自德国);百年努力 任重道远[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洁;汉语儿童早期语法中的“自己”[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陈楚芬;面向泰国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了”的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敏;儿童语言中的语气词[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2 崔颖;朝鲜族小学生“得”字补语句偏误分析[D];延边大学;2005年
3 苏猛;高级阶段留学生习得动词重叠式偏误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莉;民族学生汉语简单趋向补语习得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5 宋兆娟;输出对语言形式习得的促进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6 潘莉;初、中级留学生习得汉语反问句的调查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黎海情;从语用功能看越南留学生汉语被动句的习得[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翟美玲;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反问句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贺宏燕;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名量词习得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娟;越南留学生“得”字情态补语句习得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64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564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