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程度副词研究
本文关键词: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程度副词研究
【摘要】:随着“汉语热”浪潮的不断高涨,对外汉语教学也逐步稳健地有所发展。为了给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研究者们始终致力于现代汉语的本体研究,而这其中尤以副词研究最受瞩目。在副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程度副词这一次类又备受青睐。由于本体研究的成果应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相结合,因此,本文从本体研究的基本问题出发,结合语料库数据的调查,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程度副词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程度副词使用中的偏误类型及产生原因,最后结合理论和实践指导,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程度副词教学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程度副词 偏误 教学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6
- 绪论6-9
- 第一章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考察9-14
- 第一节 程度副词的范围考察9-10
- 第二节 程度副词的内部分类考察10-12
- 一、从语义角度进行分类10
- 二、从语法功能角度进行分类10-11
- 三、结合语法功能和语义角度进行分类11-12
- 第三节 程度副词的语法、语义特征12-14
- 一、程度副词的语法特征12-13
- 二、程度副词的语义特征13-14
- 第二章 留学生程度副词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14-19
- 第一节 调查方法14-15
- 第二节 调查结果15-17
- 第三节 调查分析17-19
- 第三章 留学生程度副词使用情况的偏误分析19-25
- 第一节 偏误类型分析19-22
- 一、误代偏误19-20
- 二、误加偏误20
- 三、遗漏偏误20-21
- 四、错序偏误21-22
- 第二节 偏误原因22-25
- 一、母语的负迁移作用22-23
- 二、对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23
- 三、对程度副词用法掌握不全面23
- 四、文化背景因素23-24
- 五、教学上的不足24-25
- 第四章 外国留学生程度副词的教学建议25-29
- 第一节 教学者角度25-27
- 一、做到提前预测偏误25
- 二、重视语义角度辨析教学25-26
- 三、利用语境教学26-27
- 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27
- 五、设计有效的练习27
- 第二节 研究者角度27-29
- 一、加强对程度副词内部的研究27-28
- 二、完善教材的编写28-29
- 结语29-30
- 参考文献30-32
- 致谢32-3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仲儒;;外围格的论元地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钟玉华;;留学生汉语口语偏误个案分析——以2009年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冠军获得者柯修的口语偏误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3 鲁克伟;;基于使用的语言理论模型述评[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李范烈;;现代汉语副词“只”的语义指向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5 乔石豪;;语气副词“连”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单宝顺;;制约二价V-O式动词价位的因素[J];北方论丛;2007年06期
7 李文婷;;隐喻映射能力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5期
8 王红生;;试论古汉语语序[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郭琳;;转换生成语法对歧义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2期
10 朱晓红;;英汉分句作定语的语义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禀诚;;主谓式标题的语法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禀诚;;“我A我B(我C/我D)”标题格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斌;陈小荷;;汉语褒贬词语的褒贬指向问题初探[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艳华;载瓦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云峰;北京话介词史(1750-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倩;“(形+名)+动”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冰;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的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丽敏;反义动词的对称与不对称[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欢;现代汉语名词的复数表达形式及其标记问题[D];南昌大学;2010年
6 马淋淋;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V+O’+T”句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健鑫;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V_1+V_(2趋)+来/去”和“O”共现句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艳华;《型世言》范围副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杨培进;厦门方言中模糊词隐喻的认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炳璐;汉语股市用语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99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599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