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方法时代的教师研究:不同认知风格的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运用上的差异
本文关键词:后方法时代的教师研究:不同认知风格的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运用上的差异
更多相关文章: 后方法 认知风格 场依存 场独立 汉语教师 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在后方法理论和视野的关照下进行汉语教师研究,探讨不同认知风格的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运用上的差异。论文以对外汉语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查了对外汉语教师的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以及不同认知风格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运用上的差异并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和理由。定量研究发现,不同认知风格的汉语教师经常使用的课堂教学策略存在着较大差异,有些呈显著性差异。这些差异有的与教师的认知风格一致,有的与其认知风格并不一致;课堂观察和访谈对此做出了一定的解释。文章在给出课堂教学建议的同时指出,在"后方法"时代,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认知风格和特点,去建构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教学实践理论与方法,并使其适应施教当地的"特殊情境"。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扬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关键词】: 后方法 认知风格 场依存 场独立 汉语教师 课堂教学策略
【分类号】:H19
【正文快照】: “后方法、后现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反对“方法时代”和“现代主义”造就的二元对立。这种二元论反映在二语/外语教学领域就是所谓的专家与教师、理论与实践、知识产生与知识消费的对立,其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一种专家与教师的权利不平等关系。在专家至上模式培养下的教师“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寿欣,宋广文;西方认知方式研究概观[J];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惠;葛明贵;;出生次序、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大学生认知方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沃建中,闻莉,周少贤;认知风格理论研究的进展[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3 樊华;许之所;;论认知方式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刘瑞琦;达红旗;;认知风格分类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10期
5 黄曼;董美秀;;信息接收方式的改变对大学生认知方式的影响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宋广文,李寿欣,伊焱;学生认知方式及其教育应用的研究与进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4期
7 李寿欣,李波;父母教养方式对学生认知方式发展的影响[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8 付娜;徐杰;;场独立与场依赖的认知风格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及启示[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王艳平;桑青松;;多元智力理论对教师角色的重塑[J];教书育人;2006年14期
10 杨菲;;利用认知风格差异合理布置英语课外作业[J];考试周刊;2009年1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利芳;师范专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认知风格和英语写作策略关系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梁栋;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与空间记忆关系的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晓宇;认知风格与智力、学习成绩的关系[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聚红;中学生认知风格、人际交往与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香香;明确嵌套集合关系下数学能力和认知风格对贝叶斯推理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静;认知风格对泰国大学生汉语合作学习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7 高愈;认知风格对归类不确定时特征推理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娟;认知风格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与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1年
9 李富强;中学生抑郁型认知风格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肖欣欣;高中生英语听力成绩与场独立/场依存认识风格相关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简述认知风格理论的发展[J];才智;2010年15期
2 刘瑞琦;达红旗;;认知风格分类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10期
3 杨希燕;丁超;;浅谈认知风格差异与外语学习的关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柳佳慧;;整体—分析认知风格对阅读理解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5 M.W.瓦托夫斯基;顾nr;;临床判断、专家程序和认知风格:诊断逻辑中一篇唱反调的论文[J];哲学译丛;1987年03期
6 马兰;;场依存一场独立的认知风格与教学实践[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9年03期
7 何强生;写作的认知风格和因材导写[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刘畅;;认知风格理论研究及其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5期
9 兰婷惠;李丽霞;;国内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研究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1年20期
10 杨治良,郭力平;认知风格的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卓尔;金花;;不同认知风格人群在归类过程中脑激活模式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陈燕;徐光兴;唐怡琳;;语文学习与场依存——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薛维峰;;认知风格描述的管道模型及机理阐释[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董慧珍;汪玲;;自我构念与创造性:认知风格的中介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李静;郭永玉;;不同社会阶层分析—整体认知风格的差异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王惠萍;;认知风格对大学生不确定条件下判断和决策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鹏飞;黄雨田;牛盾;;言语—表象维度认知风格测验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吴国来;沃建中;白学军;沈德立;;不同认知风格小学生序列学习的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郝嘉佳;陈英和;;不同认知风格儿童问题解决的差异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叶卓尔;林依;林慧妍;王品;陶良计;金花;;认知风格行为分型的神经基础[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东北大学教授 罗玲玲;解析创造性思维特征[N];大众科技报;2007年
2 曹丹丹;教学设计与学习者的认知风格[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江苏教育学院如皋分院 胡海舟;既要“蹲下去”看,也要“站起来”引[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君英;认知风格对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2 初玉霞;任务特点、认知风格对情绪与创造表现关系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习建勋;场认知风格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力分析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王瑶;高中文理科生认知风格与英语阅读策略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3 袁灵;认知风格对初中生几何应用题解决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艳;参照点效应与认知风格对经济决策的影响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5 李鸥;认知风格对学生问题表征及问题解决影响的研究[D];广州大学;2009年
6 廖顺萍;认知风格对二语习得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6年
7 刘滨;粗放——敏锐型认知风格与学业不良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赵珊珊;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与英语四级阅读理解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曹海英;大学生认知风格与英语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谭赞;二语习得中的认知风格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15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715519.html